资本市场愿意为“一个吉利”买单!

新汽车讲市梦率的时代可能结束了,能出账、有体系、有预期的才是好公司

在吉利宣布合并极氪的第二天,58日,港股吉利汽车早盘明显走强,盘中一度上涨6.31%。截至午间收盘,股价报17.54港元,涨幅达4.53%

资本市场愿意为“一个吉利”买单!-有驾

在当前中美经贸摩擦不断、资本市场普遍谨慎的大环境下,一家传统车企因内部整合实现显著股价拉升,本身就极为罕见。而这一次的上涨背后,既不是销量爆发,也不是热门概念推动,而是一个更本质的动作:吉利整合极氪,全面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轨道。

这不是涨个两三毛那么简单,这是资本在表态——它要押组织收口派,不是继续听你讲新故事。

股价往往是情绪与预期的共同反映。资本市场不是没有情绪,而是需要一个值得相信的方向。0175.HK的走势明确了资本市场愿意为这种方向清晰、逻辑收口的动作买单。换句话来说,资本市场的积极反应,说明这一次整合,被视作比单纯业绩更具长期价值的信号,显示市场对极氪回归、整合深化的消息高度认同。

值得一提的是,57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态,证监会将坚定不移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格局,并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

资本市场愿意为“一个吉利”买单!-有驾

这不仅是对中概股企业未来路径的制度托底,也是资本市场对优质中国企业的一次明确召唤。在这一背景下,吉利选择将极氪完全收回,并强化其在港股上市体系的整合动作,不只是企业组织策略的延续,也是在回应这一政策趋势。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这样的整合动作,也在为中国投资者打开一扇通道:

让优秀的中国公司,回归中国市场,让中国人也能真正分享它们的成长红利。

证券市场专业人士分析,吉利的动作之所以能引发股价积极响应,是因为它恰好踩中了三个核心点:

第一,方向明确。现在车企普遍面临战略摇摆,有的卷智能、有的卷出海、有的疯狂推新品牌,但吉利给出的策略是。把赛马机制阶段的资源收回来,整合平台、统一中台、优化协同。方向清楚了,市场就能评估效率预期。

第二,组织落地。合并不是喊口号,而是真把极氪这个跑在外面的试验品牌拉回体系,纳入大吉利的管理和运营。这一步落地之后,不管是研发复用、供应链整合、品牌梯度布局,都更有一致性。

第三,预期好算账。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今天,资本现在不再迷恋那些市梦率了,它们要的,是市算率”——投入产出比是否明确?战略路线是否能转化为盈利模型?吉利给出了一个看得懂的计划表:从架构到平台,从品牌到终端,这套组合拳,是现实可执行的,不是PPT

资本市场愿意为“一个吉利”买单!-有驾

关于极氪的独立与回归,其实过去几年业内也一直在讨论。现在事后看,有人会说:那当初何必放出去?但放在2021年的背景下,极氪的独立,是吉利在新势力冲击下的一种主动出牌。它代表的是组织灵活度,而不是体制问题。

极氪的独立是进攻,今天的整合是收网。这不是反悔,而是收成。过去的极氪做了先锋队,现在极氪资源、技术、品牌沉淀到位,回到母体,是为了放大价值。更不是简单的品牌收口,而是一次系统能力重组。

吉利没有退,而是收。能把试验变成体系的,才叫真本事。

在行业层面看,传统汽车面向新汽车的转型,本就是一个实验当中修正的过程。迄今为止,面向新汽车的转型,传统车企都在路上。吉利给出了一种和比亚迪、零跑以及华为、蔚小理不一样的打法:

比亚迪、零跑一类的企业靠垂直一体化,极致压成本;包括问界在内的华为系靠智能生态,打造体验闭环,强化用户体验;吉利走的是不同于前两者的第三条路:用组织协同 + 平台整合来提升体系效率。

它有架构(SEAGEA),有品牌(极氪、领克、银河、中国星),有技术平台(Flyme Auto、神盾电池、11合一电驱、千里浩瀚),也有国际制造体系和完整的中后台能力。在这个节点上,吉利正在把技术能力变成系统能力

市场之所以愿意为这次整合买单,是因为它的故事不是靠想象力撑起来的,而是靠体系力堆出来的。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吉利这波股价上涨,是对收口的一次肯定,也是对把复杂事做简单的信任。市场已经说话了——它不需要你再推一个新品牌,而是希望你能把手上的牌打好。

有人士评价,当别人还在堆新品牌,吉利已经开始算资源的回报率了。造车新企业只讲“市梦率”的时代或许结束了,能收口、能出账,才是好企业。

这句话,其实是在为整个新能源赛道画出一道分水岭:从比谁讲得动听,变成比谁能收得住;从看你有多新颖,变成看你能不能交账。真正的强企业,不是拼几个爆款,而是能把品牌收口、体系跑通、账算清——把试验变成产出,把投入变成结果。

市场买的,不是合并的故事,是吉利敢收手、能产出的那套组织能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