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光环成为业绩拖累?特斯拉Q1营收193.35亿美元不及市场预期

4月的一个清晨,特斯拉欧洲总部收到德国某租赁公司的解约函,理由是“品牌价值观与合作伙伴产生根本分歧”。 这封邮件被匿名者上传至社交平台,评论区迅速被“马斯克的政治秀该结束了”的声浪淹没。 此时距离特斯拉公布第一季度业绩仅剩48小时,这场风波似乎提前预演了财报电话会上的尖锐提问。

CEO光环成为业绩拖累?特斯拉Q1营收193.35亿美元不及市场预期-有驾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193亿美元的总收入较去年同期缩水近一成,与华尔街预测的差距拉大到20亿美元。 更刺眼的是,作为盈利核心的汽车业务遭遇断崖式下跌,140亿美元的进账创下近四年最低记录。 交付量连续第三个季度下滑,生产线上积压的2.59万辆库存车,在经销商停车场形成蔚为壮观的金属阵列。

毛利率的持续收缩揭开更深层危机。 剔除碳积分交易的汽车毛利率仅剩12.5%,这个曾经让传统车企胆寒的数字,如今却暴露出价格战的后遗症。 当分析师追问降价策略是否失效时,高管团队首次承认“市场需求结构发生转变”这个委婉表述背后,是特斯拉在主流消费市场的攻城略地戛然而止。

储能业务的异军突起形成鲜明反差。 27亿美元的收入增幅超六成,储能设备安装量翻倍增长。 Powerwall单季度部署量突破吉瓦时门槛,标志着家庭能源方案开始规模化盈利。 但戏剧性的是,这项被寄予厚望的业务却遭遇政策狙击手:美国政府正在评估的储能设备进口关税,可能直接抹平其成本优势。

CEO光环成为业绩拖累?特斯拉Q1营收193.35亿美元不及市场预期-有驾

马斯克在政商两界的跨界表演正在制造连锁反应。 欧洲市场17.9%到9.3%的份额坠落曲线,恰好与其担任特朗普政府顾问的时间轴重合。 柏林工厂的产能利用率长期徘徊在60%,当地工会领袖公开指责“CEO的政治立场伤害了员工利益”。 更微妙的变化发生在消费端,某第三方调研显示,特斯拉在35岁以下消费群体的品牌偏好度半年内下降12个百分点。

资本开支的腰斩折射出战略收缩。 14.9亿美元的投入规模倒退回2021年水平,新车型研发预算遭大幅压缩。 原定下半年量产的平价车型提前至6月投产,但工程团队透露“生产线仍在使用改良后的Model3平台”。 被赋予战略意义的Cybercab项目推迟至2026年,这个决定导致自动驾驶部门三名核心工程师转投竞争对手。

华尔街的耐心正在耗尽。 40%的年度跌幅创下特斯拉上市以来最差表现,做空头寸规模逼近历史高位。 但戏剧性的转折出现在财报发布后:当马斯克承诺“五月起全身心投入公司运营”,盘后交易立即拉升5个点。 这种分裂的市场情绪,暴露出投资者对创始人依赖症的纠结心态。

最具争议的场景发生在业绩说明会尾声。 面对关于政治活动与公司利益冲突的追问,马斯克突然提高声调:“没有我的政治影响力,特斯拉早被不公平贸易条款摧毁了。 ”这段即兴发言两小时内登上全球财经媒体头条,支持者盛赞其“商业领袖的担当”,反对者则嘲讽这是“转移视线的诡辩”。

CEO光环成为业绩拖累?特斯拉Q1营收193.35亿美元不及市场预期-有驾

在得州超级工厂的物流区,新到港的4680电池生产线设备已滞留海关三周。 这批价值2.7亿美元的设备涉及中美贸易协定中的敏感条款,而此刻的华盛顿,马斯克担任顾问的贸易委员会正在激烈争论新能源产业补贴政策。 这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画面,或许正是特斯拉困局的真实写照当掌舵人不得不同时驾驭商业巨轮和政治漩涡,哪只手稍微松懈都可能导致航向偏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