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听好了!你这车根本就不是SUV,别再拿这个名头骗人了!
最近小米SU7的营销铺天盖地,雷军亲自下场吆喝,发布会搞得跟科技春晚似的。可仔细一看参数,再瞅瞅实车,这玩意儿真能叫SUV?别逗了!明明是个底盘垫高的轿车,非要往SUV堆里挤,这不是明摆着忽悠消费者吗?
第一幕:SUV的门槛,小米SU7够得着吗?
什么叫SUV?全称“Sport Utility Vehicle”,重点是“Utility”——多功能性。底盘高、通过性强、空间大,能轻度越野,这才是SUV的基本素养。看看小米SU7:离地间隙跟普通轿车差不了多少,轴距倒是拉得挺长,可后排头部空间憋屈得像个跑车,后备箱开口小得连个大号行李箱都得斜着塞。就这,还敢标榜自己是SUV?
业内有个不成文的规矩:SUV的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都有硬指标。比如丰田RAV4离地间隙193mm,哈弗H6接近角20°,这些数据决定了车能不能应付烂路。小米SU7呢?官方连这些关键参数都不敢标全,发布会光吹零百加速和智能座舱了——合着SUV现在比的是谁车机屏幕大?
第二幕:营销话术的“障眼法”
小米这招玩得溜啊!把跨界车包装成SUV,蹭的是中国消费者对SUV的盲目追捧。去年乘联会数据,SUV销量占乘用车市场的46%,车企但凡能跟SUV沾边,定价就能往上蹿一截。可消费者真金白银买的是功能,不是名头!
举个例子:宝马X6、奔驰GLE Coupe这种“轿跑SUV”,好歹底盘高度和四驱系统没缩水。小米SU7倒好,直接拿轿车平台拉个皮,底盘电池包都快蹭地了,过个减速带都得提心吊胆。知乎上有车主实测,满载状态下最小离地间隙不到12厘米——这水平,村口的泥巴路都能把它当刮底按摩器。
第三幕:较真的人到底在争什么?
有人说:“纠结名词有啥意义?好用不就行了?”问题就在于,小米SU7连“好用”都打折。宣传里“户外露营”“轻度越野”的场景,实际开去郊外试试?电池包裸露、底盘低,稍微颠簸点的非铺装路面就能让你听见底盘“哐当”一声——这可不是智能语音提醒你“路况不佳”,是真金白银的维修账单。
更离谱的是,小米给SU7塞了一堆“伪需求”配置:比如车顶承重300公斤,说是能架帐篷。可谁真会把帐篷支在一辆离地间隙不到15厘米的车上?还不如老老实实学理想,把空间和舒适性做到极致,至少不忽悠人。
尾声:名头再响,不如诚实一点
小米SU7是不是好车?单看电驱和智能化的堆料,确实有亮点。但非要硬蹭SUV的热度,反而暴露了心虚。消费者不是傻子,当年众泰靠“保时泰”忽悠了一时,结果呢?品牌口碑崩得比股价还快。
雷总常说“感动人心,价格厚道”,可这次SU7的定位,怎么看都像是“迷惑人心,话术厚道”。下次发布会,不如直接点:“咱这就是辆智能轿车,但比SUV还帅!”——至少,这话听着不膈应。
所以问题来了:车企为了销量乱贴标签,消费者是该跟着狂欢,还是该较这个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