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军:零跑lafa 5发布预售,起步价10.58万起!这个价格是不是比大家预想的价格略微高一点?我这两天一直琢磨这个问题。零跑一直在走一种挺硬核的精品路线,差不多不用迎合太多庸俗的价格战。现在他们给lafa 5定价,起步价10.58万,一看就是在强调品质与体验,但又不是那种一味硬刚大块头价格的车型。
你们想啊,这个价位其实在目前新能源小车里,不算便宜。比起比亚迪海豚、哪吒U这些,10.58万其实算是要扎扎实实一点的。这让我想到,零跑的研发流程、供应链管理,和那些传统巨头不一样。你会发现,零跑的供应链其实就像做快餐店——原材料讲究但又灵活,能快速调整。而研发?他们很强调用户体验这点,绝不是那种跟在大厂屁股后头的小学生。
价格略高,我先不说错。大家觉得,10.58万这个数字合理吗?我得解释一下,预售价其实只是个信号。它不一定代表真正的售价,因为很多时候,预售的价格其实是卖个意境,预示着这车的定位。
说到这里,零跑给我的一个印象,是走精品,不拼价格。毕竟,去年我翻了下笔记,去年零跑L3版本的自研电控,研发投入估计占了总成本的20%以上,算是相当重的投入。他们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心思,想给用户带来更成熟的驾驶体验。而且,Lafa 5在续航方面,官方标的285公里(估算值),这在这个价位,是比不上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那几百公里,但在城里用,基本够用。
我还记得接待一朋友,他用的某国产小车,价格比Lafa 5低点,但修理要么就是掉链子,有个部件换个10天,修理费还不低。这个细节我反复琢磨:价格看得见,但品质和体验,才是玩家赢的关键。你们是不是也会考虑用车后期成本这块?比如百公里油耗/电耗,搞得合理点,才能算值。
忽然想到,销售跟我抱怨过,现在的年轻用户,追求‘体验式’消费多一些。他们更关心车子开起来是不是顺畅,不是那种买完就扔的感觉。零跑想走的,就是那种燃油车+新能源都能兼顾的路线。
说实话,我其实挺好奇,他们的价格调整空间到底有多少?我觉得,零跑的供应链,不会像大众那样慢悠悠。他们可以通过小批量智能调配来应对市场变化。毕竟,市场变化快,我曾经听修理工打趣,道:其实车商最怕的,就是价格一乱,消费者都跑了。这话说得没错,稳定的价格链,才能更好地打市场。
话题转一转,我还记得一位销售说:这个价位,要是能比同级别车多点‘用料’,就更吸引人。说得对,毕竟,现在消费者用了一段时间就知道,百公里成本(油、电)还有保值率,都算个心里账。没细想过,不同品牌之间,维修价格差异可能更大。这你们注意过没有?我自己试算了一下,若电池用到5年,折旧了50%,那每年要多出百公里100块的成本。
(这段先按下不表)零跑这次的定价,好像是在强调品质,而非拼价格。但我个人觉得,很多购车者,还是会像我一样冲着价格去,结果发现用车体验,才是真刀真枪的考验。
随机想到一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过一组零跑Lafa 5的实车图,比起镜头下的数字,那质感确实有点反差。车身线条硬朗,前脸那块大大的Logo,还是挺挺有牌面的。最车内的配置,比较实在。在这个价位,我觉得配置和用料差异,比预期的要明显。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些同级别车的担当,可能就只是装饰性多一点。
我还挺好奇:未来像lafa 5这样,能不能真正做到走量!我估计,可以的。市场里,用户对新颖好开的车的需求,远大于只会拼价格的车型。只零跑是不是太激进了点?起步价10.58万的牌子,放在这个市场里,压力可不少。
问个问题:你们觉得,像零跑这样的公司,下一步还能不能靠品质赢得市场?还是说,价格还是证明一切?我个人觉得——(这段先留空),就算价格比预期高点,也不代表他们就输了。毕竟,消费者的选择,汇集了太多细碎的小判定。
(这段收尾稍微懒一点)反正,我觉得这车要是真能在品质+价格上找到一个平衡点,未来走量不是问题。你们怎么想?会不会最后还是越买越看重后续体验这条路?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