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啊,才9月份,这车市价格搞的像双十一似的,全线大减价。要说以往大家买车都觉得啊,“金九银十”正是下手的时候,可没想到今年九月这波降价,直接把车市的“规矩”都给打乱了。以前呢,很多人说想买豪车,预算上差点,只能看看不敢下手,可现在,这什么捷豹、奔驰A级,直接便宜一半,你说这让人怎么不心动?可心动归心动,这事儿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咋地就降成这样了?降价了真就是好事吗?咱还是得慢慢琢磨琢磨。
先说说我自己,前几年要是去4S店问豪车,销售都能把天聊死,卖点一大堆,你说价格能便宜点不?“我们不降价的,我们是品牌”。现在倒好,我前两天从4S店门口过,都快有人拉着袖子往店里拽了。额外再送个保养、贴膜啥的,还给“随车大礼包”,感觉和以前完全两种画风。为啥现在能“礼贤下士”了?第一啊,是车真的卖不出去。
你去看经销商库存,堆得都快满仓;再看看数据统计,乘联会说今年库存压力大,特别是合资品牌和豪车品牌,车扎堆就放门口晒太阳。你库存压力一大,经销商贷款利息已经拖得喘不过气,再不甩卖根本就要赔死。银行不等人,压力分分钟扑面而来。不得不降、不得不卖,哪有啥太多情面可讲?
那为啥自主品牌也跟着降?照理说新能源车不是现在卖得溜吗?其实现实比你我想象得都要卷得多。过去两年,新能源厂商砸广告、砸研发,拼命抢客户,说没有利润也必须抢下市场份额。这回,不光有新势力搅局,连老牌的比亚迪、吉利都不装矜持了,价格标到最低,降价不还微信红包,都跟不上潮流。新能源车便宜啊,传统合资燃油车价格不降根本就卖不过去。他们就一块比低,看谁先忍不住。结果大家一起摔大跟头。这价格战越打越狠,最后只剩下一地鸡毛。
可是降价降这么狠,车厂活得下去吗?你琢磨琢磨,很多合资豪华品牌,618一样卖“白菜价”,但你真以为人家是亏本甩卖?其实人家利润空间早就靠前几年老老实实“挣”出来了。只是现在这泡沫吹不动了,市场淘汰加速,该打折就打折,先保住现金流。名声、品牌定位啥的先靠边站,活着最重要。卖一辆亏一辆,还是得坚持卖。其实,这场降价潮,砍得最狠的是谁?就是所谓的“中产”认知。原来你觉得某奔驰A级十几二十万落地,豪气、品质、身份象征。现在一台家用车能有啥象征作用?大家关系到的只是钱。以前碍于面子、品牌,愿意多花几万,现在满大街都知道降得狠,谁还冤不冤地上杆子送钱?能不卷吗?
关键还有一个新变化,电动化带来的成本确实降下来了。以往发动机、变速箱、平台研发,动辄好几年上十亿。现在搞个电动车平台、直接模块化拼装,完全不一样。而且软件定义汽车,OTA推送啥的,有时候一个新功能随便一升,都能说是“新款”,这一定程度也降低了制造环节的刚性成本。大家的成本都压下来,那价格当然也跪着往下趴。至于燃油车为什么降,你技术没创新,落后就是得挨打,市场里没有温情可讲。
说到合资、日系那些车型降价,比方轩逸、雷凌、雅阁啥的,某些车五年前简直是神车,一车难求,加价还得排队。那时候你就给他们跪下来都不带回头看的。如今新能源一冲击,油耗、智能化都跟不上,年轻人一看啥“脚踢特斯拉、手撕比亚迪”,本来就是换代需求,谁还死守在传统轿车上?销量一塌糊涂,价格不拉下来,库存就像雪球越滚越大。别以为“日系情怀”能挡子弹。
这里有个值得琢磨的点:这么大降幅,对于普通老百姓到底是不是好事?表面上呢,价格低了,似乎人人都有了“豪车梦”。可你想想,当新车越降越狠,二手车残值一地鸡毛,刚买的车开两个月明摆着就得亏钱,谁还舍得花大价钱?消费降级不是嘴上说说,是看心脏有多大。你再说点狠的,当主流合资和自主品牌都被逼着大甩卖,谁还能回头活得光鲜?产能过剩怎么办?大洗牌之下,小厂活不了,大厂“卷到死”,最后是沦为价格泥潭。
这场轰轰烈烈的降价潮,也算见证了汽车产业的一次“洗礼”。拼到最后,\*\*只看谁命长、现金流厚,谁有持续技术迭代能力,谁控得住供应链,谁能真把客户当回事。\*\*你别以为便宜能“一本万利”,很多问题反而会暴露得更明显:产品品控、售后服务、配件成本、品牌溢价逐渐被打散,剩下的,只能是最接地气的价格竞争。中国车市几十年来第一次这么赤裸裸地“拼刺刀”,连最冷静的分析师都不敢预测下个月谁是赢家。
当然,对于很多朋友来说,降价终归是机会。有刚需的,真想买车的,正好可以买到从来没想过的配置和品牌。但可别光看“低价”二字,买东西还是得看需求。别因一时冲动买回去结果发现维修费惊人,保值率惨不忍睹,最后心态炸裂。小心便宜背后的坑,大降价的车,可能就是两年前刚高价上市的“冤种车主”的眼泪。
最后,其实这大降价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产业链的断代、转型和再分配。老一代燃油车的谢幕和新能源的崛起,谁都挡不住。厂商抓紧最后的能挣一把,清库存是把刀,亏本甩卖是最后的体面。消费者买单背后,是一次认知升级——你得知道,便宜的未必就是最合适的,车也只是出行工具,别把面子当全部。
我再设想一个问题,如果这样的车市降价长期持续下去,会怎么样?是不是“低价”成了新常态?大家以后买车都再也没有涨价这说法了?
真要那样,其实也不是啥美好前景。厂家长期不盈利,研发就止步不前,售后服务也会缩水,品质控制就全靠良心。你看手机、家电都低价平民化了,但真正的创新是越来越难了。所以,降价可以快感一把,但别把期望放那么高。再等等,这场车市混战后,留下来的,才是真值得买的。
总结一句话:\*\*车市的价格战,不是单纯消费者胜利,也不是厂商的妥协,而是产业变革下的结构性震荡。\*\*降价潮想买车可以下手,但不盲目追随风口,有需求才是最好;厂家拼到最后,能否翻身还得靠创新和厚积薄发。整天指望越降越低的“白菜价”盛世,不现实。看清本质,才不会被表象迷了眼。至于未来,那就让我们继续看下去,看看大浪淘沙之后,谁是最后的赢家。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