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跑滴滴48万公里实测:续航仅衰减50公里,这成绩你满意吗

最近,网络上有一件事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特别是那些已经买了或者正打算买电动汽车的朋友们,估计心里都咯噔了一下。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开着比亚迪秦EV跑网约车的师傅,在短短三年时间里,竟然把车开到了48万公里。

这个里程数已经相当惊人了,但更让人关注的是,他的车子在经历了如此高强度的使用后,电池的续航里程据说只减少了50公里。

这个消息一出来,网上立刻就热闹起来了。

有的人觉得不可思议,认为这是国产电动车技术进步的有力证明,简直太给力了。

也有一些人持怀疑态度,觉得跑了这么多路,续航才掉这么点,是不是真的?

或者说,就算是真的,这衰减的比例算下来也不低,这车的电池表现到底算是好还是坏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只盯着那“50公里”的数字看,而是要把它放到一个真实的使用场景里去分析,尤其是要站在这位网约车司机的角度,算一算他心里的那本经济账。

首先,我们得明白48万公里是个什么概念。

一个普通的家庭用车,一年能开上2万公里就算跑得比较勤的了。

这位师傅三年的里程,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要开上二十多年。

这辆车可以说是在最高强度、最严苛的环境下运行的,几乎就是一台全天候工作的机器。

在这样的使用条件下,任何车辆的零部件都会有损耗,电池自然也不例外。

现在我们再来看那50公里的衰减。

这台秦EV的原始续航里程大概在450公里左右,衰减50公里,换算成百分比,大约是11%。

听起来好像不少,但我们得跟行业里的普遍情况做个对比。

通常来说,在正常家用、以慢充为主的情况下,电动车电池每年衰减2%到3%是比较合理的范围。

按这个算,三年下来正常的衰减也就在9%左右。

但是,这位师傅的车,超过九成的时间都是在使用快充。

我们都知道,快充为了追求速度,电流电压都很大,对电池的损耗理论上要比慢充大得多。

在网约车这个群体里,因为高强度使用和频繁快充,三年下来电池衰减达到15%甚至20%的都大有人在。

这么一比较,这台秦EV在经历了地狱模式般的考验后,衰减率只比理想状态高出一点点,这恰恰说明了它的电池技术是非常过硬的,表现已经远超平均水平了。

更关键的一点,是这位司机师傅自己的心态。

他说,续航少了50公里,对他影响不大,中午吃饭休息的时候,比平时多充个二十分钟电就全补回来了。

这句话说得特别实在,也点出了问题的核心。

对于靠车赚钱的职业司机来说,车子是一个生产工具,他们最关心的是整体的运营成本和效率。

只要这小小的续航衰减不会耽误他接单赚钱,可以用极低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多花几块钱电费)来弥补,那它就不是一个值得焦虑的问题。

他们真正在乎的,是另一笔更大的账。

这笔大账,就是电动车和燃油车在使用成本上的巨大差异。

我们可以简单地算一下。

就拿同样是网约车里很常见的燃油车日产轩逸来对比。

假设轩逸每百公里烧7升油,油价按每升8块钱算,跑完48万公里,光是油钱就要花掉大约26万8千元。

再加上保养,燃油车每隔几千公里就要换机油机滤,48万公里下来,保养费用至少也要三四万元。

总成本加起来轻松超过30万元。

而这台秦EV呢?

我们按百公里耗电15度,充电的平均电价算每度1块钱(包括了服务费),48万公里下来,总的电费是7万2千元。

电动车的保养非常简单,基本就是一些常规检查,费用极低,三年下来可能也就几千块钱。

这样一算,总成本还不到8万元。

两相比较,开纯电动车在这三年里,光是能源和保养费用,就比开燃油车省下了超过22万元。

这省下来的钱,就算以后电池真的不行了,需要自费更换,也足够换两块全新的电池了。

想明白这笔账,就不会再纠结于那50公里的续航衰减了,因为跟巨大的成本优势比起来,这点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比亚迪的另一款热门车型,秦PLUS DM-i混动版。

这款车为那些对续航有更高要求的用户,特别是北方的朋友们,提供了一个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冬天天气冷,纯电车的续航会打折扣,这是物理规律,难以避免。

但混动车主就没这个烦恼,天冷了或者要跑长途,直接把车切换到混动模式,让发动机工作起来,这时候它的油耗表现依然非常出色,能控制在百公里4个油以内。

这样一来,既能享受到在市区里用电行驶的安静和低成本,又完全没有了续航焦虑,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选择。

当然,这台跑了48万公里的秦EV电池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表现,除了电池本身质量可靠外,这位司机的用车习惯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了解,他有一些很好的习惯,听起来简单,但非常有效。

比如,他充电和用电会尽量保持在30%到80%这个区间内。

这是公认的对锂电池最友好的一个工作范围,避免了电池被完全充满或者彻底耗尽时带来的额外损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浅充浅放”。

此外,他还很注意电池的温度管理。

夏天停车会尽量找阴凉的地方,避免车辆暴晒导致电池温度过高;冬天开车前,会提前启动车辆,让电池预热一下再上路。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日积月累下来,对延长电池寿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大家都很关心的电池质保问题。

很多厂家都宣传“三电终身质保”,听起来让人很安心。

但实际上,这个政策是有很多附加条件的。

比如比亚迪的规定里就有一条,针对非营运车辆,要求年平均行驶里程不能超过3万公里。

像这位网约车师傅,他的里程早就远远超标了,所以常规的终身质保对他是不适用的。

不过,营运车辆通常会通过购买相应的营运保险和延保服务来获得保障。

另外还有一个事实是,即便电池出现了续航衰减的问题,去到售后那里,绝大多数情况也不是直接更换电池。

超过九成的所谓“续航衰减”,其实是可以通过软件进行校准的,也就是刷新一下电池管理系统(BMS),让它重新准确计算电量,续航显示就恢复正常了。

真正需要更换物理电芯的情况是极少数的。

而且,最终的检测结果要以厂家专用的设备为准,车主自己感觉或者用第三方软件测出来的数据,是不能作为更换依据的。

所以说,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家用车主来说,看到这个48万公里的新闻,完全没有必要跟着一起焦虑。

我们的车可能一辈子都开不到这么长的里程,使用强度也远远低于网约车。

这个案例反而应该给我们信心,它证明了如今的国产电动车技术,特别是电池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成熟和可靠的水平。

我们与其担心那一点点理论上的续航衰减,不如学习一下这位老师傅的良好用车习惯,好好爱护自己的车,让它能以更好的状态陪伴我们更长的时间。

车是用来服务我们生活的工具,而不是需要我们小心翼翼供起来的“宝贝”,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享受到电动汽车带来的便利和经济实惠。

秦跑滴滴48万公里实测:续航仅衰减50公里,这成绩你满意吗-有驾
秦跑滴滴48万公里实测:续航仅衰减50公里,这成绩你满意吗-有驾
秦跑滴滴48万公里实测:续航仅衰减50公里,这成绩你满意吗-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