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奥迪Q6L e-tron:德系底盘遇上中国智驾,真有那么神?
车友群里最近又炸开了锅。说是隔壁老王新提了一台一汽奥迪Q6L e-tron,搞得我们这帮老炮都忍不住去瞅两眼。先别说外观啥的,就冲着“德国底盘+中国算法”这话头,茶余饭后就能扯半宿。
其实奥迪的机械功夫,在圈子里一直没啥争议。我记得前阵子修理厂小马哥还感慨,说他干了十几年,从B5到现在的新平台,那悬架调校味道始终带点德国那股轴劲。这回Q6L e-tron直接用上PPE纯电平台,还前后五连杆、FSD可变减震器这些玩意儿。那天我试着在家门口的小区S弯拐了几把方向,低速下像踩棉花,高速过弯又稳得跟石墩似的——2米99多点轴距,这么大个头还能灵活掉头,不服不行。
有意思的是轮胎宽度也是门道:前255、后285,说白了就是照顾抓地和稳定性。但师傅们都知道,这种搭配要是调不好,要么转向发飘,要么高速压根信不过。不过听销售顺嘴一提,这套渐进式转向系统在窄巷倒腾起来比我那辆A级小车还轻松。有次邻居搬家堵路,我借他的e-tron来回挪,两把方向就解决问题,比想象中省心。
聊到智能驾驶,现在谁家不是吹自己传感器多?但华为智驾加持下,一汽奥迪Q6L e-tron玩出了新花样。两个带自动清洗和加热功能的激光雷达,再叠13摄像头、5毫米波雷达,还有12超声波雷达——简直堆出个“天网”。群友阿东自测过一次,他特意找没地图覆盖的小路兜圈子,无图智驾愣是自己建模选路线,还会识别“中国式横穿”,切换成礼貌模式让人先走。有时候红绿灯刚跳黄,它立马刹住脚步,比老司机还稳妥些。“宁等三分钟,不抢黄灯线”,这种事儿以前只听出租司机念叨,现在AI也学会了。
再说雨天表现,上个月暴雨那阵,有辆某新势力电动车差点被误判成鬼探头刹停,可e-tron靠激光雷达自清洁功能硬是在瓢泼大雨里滴水不沾。维修师傅私下嘀咕:“镜头像起雾基本废掉,但这货还能继续扫。”毫米波辅助输出更是一绝,对突然窜出来的小电驴反应快半拍,比纯视觉方案靠谱不少。我身边还有位做保险定损的大姐,说她最近接触事故案时发现,用这种融合方案的新车,被追尾或剐蹭概率确实低一些,因为预警早动作快。当然啦,也不是所有人都习惯AI介入太深,有些老司机觉得偶尔手动介入才踏实,不过年轻人好像乐在其中。
冷知识插一句:e-tron座舱里藏着一个冷风除菌模块,是销售悄悄告诉我的。他们说长时间不开空调容易滋生细菌,用这个可以每月自动消杀一次,我试过两次,好像夏天味道确实淡很多。另外据技师透露,新款仪表台背面留有预埋接口,将来OTA升级还能扩展本地化服务,比如语音唤醒控制窗帘什么的(当然现在暂时还没开放)。
至于安全部分,大伙最关心还是电池包。一汽奥迪给到IP69K防护标准,涉水500mm——国标五倍水平吧?密封胶和螺栓防腐胶都是汉高出品,小马哥拆装的时候专门看了一眼,说质量比一般国产品牌厚道不少。不过去年冬天下雪结冰,有朋友担心涉水之后螺丝易锈,其实只要按厂家建议保养周期查查密封件问题也不大,就是工时费贵点罢了。此外有人吐槽原厂充电桩预约难排队久,据客服解释,今年第三季度会扩容站点数量,到时候应该能缓解不少拥堵状况。
讲真,这台车日常体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ETC免密支付。有次跑高速临近收费站,本以为要掏手机扫码结果它自己唤醒支付模块,一秒钟抬杆通过。我妈坐副驾驶还纳闷咋不用刷卡,“你这是高科技啊!”她老人家啧啧称奇。据传将来OTA升级可能支持更多本地生活缴费场景,比如停车场自动扣费,但目前具体上线时间没人敢打包票,只能等等看官方消息落地吧。
价格方面,上周销售朋友圈刚晒出来:超长续航版35万3起步,首发领航版38万3;Sportback造型贵两万左右。据说订金1000元膨胀到6000元抵购,还有最高六万元配置礼包。不少准客户已经跃跃欲试,不过据群友爆料部分城市限牌政策对新能源指标放宽幅度有限,所以实际落户情况最好提前问问当地4S店或者交管所,以免临牌耽搁影响用车计划。这年头买豪华纯电除了看技术,更拼渠道资源呢!
最后插句题外话,我们社区地下室经常碰见几个新能源老炮扎堆聊天,都爱拿自己的老A4 Allroad跟e-tron掰扯底盘韧性和智能体验到底哪个香。有位北京来的叔叔甚至打趣:“以后是不是该叫‘中德混血’才对?”不过现实嘛,各有所爱,各取所需喽……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散见于维修技师闲聊、微信群主自述及品牌公开信息等处,如有疏漏敬请谅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