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造车,老底子不简单
侬晓得伐,湖北在中国汽车圈里,那地位老高了
早就被叫做“东方底特律”
侬想象下,差不多大半个国家的汽车市场,是靠湖北这家车企撑起来的
不过,这一路走来也不是啥平坦路,像坐过山车一样,上头的时候风光无限
下头的时候也挺让人揪心
这阵子,湖北没闲着,正拼命冲着新能源这条赛道跑,想重新翻身,这段故事听着就像老朋友讲的那些跌宕起伏的经历
说真的,这省份的汽车业转型
侬看,这不仅仅是造车,更多是讲一个旧貌换新颜的故事,侬要是爱听汽车圈的八卦
湖北这块地方,地理位置贼好,正好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物流方便得很,家伙南北的货都能轻松送过去,市场辐射面老宽,物流成本还低
加上这边的工业基础也不赖,钢铁、零件、机械啥的都齐活
● 武汉那些车厂,真是热闹
侬说到湖北的造车
就得先聊聊武汉这块地方
武汉不光是东风汽车的大本营,还聚集了好多新能源品牌,小米汽车、路特斯、岚图、小鹏……这阵仗
小米那块,侬晓得伐,它首款车SU7的产能,主要就是北京和武汉两个大基地撑起来的
背后靠的就是湖北成熟的产业链和制造功底
再讲讲十堰,这个地方以前是“中国卡车之都”
整座城都是围着卡车转的
这阵子,十堰开始往新能源商用车转型,比亚迪在这砸了上百亿建项目
专门做新能源零部件和整车
东风那边也没闲着,传统燃油车往电动车转,研发和制造的大头大多放在湖北
这些年湖北车企的动作一点都不小气,2023年全省汽车产量冲到215万辆,新能源车占了超过20%
湖北定了个目标,2025年新能源车产量要破百万,这速度老快了
● 这“花头”,真是让人眼睛一亮
侬晓得伐,这湖北的优势,除了地理和基础
省里市里,招企业、给补贴、造园区
还有个专门“链长制”的玩法,就是专人盯着一条产业链,啥电池啥整车厂,全套跟着走
湖北转型的故事,阿拉觉得格外励志
没像有些老工业区那样被时代甩下,而是提前布局
燃油车往电动车换,传统制造往智能网联升级,湖北的节奏没慢
拿岚图来说,这是东风在武汉搞的高端电动车,工厂能定制生产,用户一拍板,生产线才开工,最快20天就能交车
路特斯也不赖,曾经是全球顶级跑车品牌,现现在它的智能工厂落在武汉,生产的纯电SUV卖国内还出口欧洲、东南亚,这气场
还有些跨界的企业也来插一脚
格力电器跑去洛阳建新能源汽车基地,宝武钢铁集团搞电动车专用钢材,产业链上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湖北这边正在真刀真枪地打造一个完整的新能源生态圈
● 再说说这十年湖北的变化
回头看十年前,湖北格外是武汉
早就算中国汽车制造的重要地盘了
那些合资品牌,东风雪铁龙、东风本田、东风日产啥的,基本上都在这里扎根
帮湖北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来了,湖北没坐以待毙,反而是抓住机会
从2016年开始,湖北猛引入电池、电控、电机这些“三电”企业
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这些大佬都落户了,国轩高科、赣锋锂业也在湖北建厂
这些正是未来智能汽车的灵魂花头
湖北的野心不只是造车,更是想造“聪明”的车
百度、华为都在武汉搞了大规模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小米汽车研发中心也在光谷安家落户
要说这个意思,侬想,未来你开自动驾驶车
那车可能最早就是在武汉的街头“练车”的
● 挑战也不少,但湖北有自己一套
说起挑战
传统燃油车产能怎么平稳过渡,这个现实事情摆着
不过湖北人应对的态度很实在,没躲着,提前布局
比如他们建了个“汉孝随襄十”汽车走廊,武汉专注研发和乘用车,十堰主打商用车,襄阳发展智能网联和测试,随州、孝感负责零部件配套,形成了一个“超级战队”,各自有分工
这股逆袭风潮,阿拉觉得其实就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以前靠外资和合资撑场面,这阵子自主品牌崛起,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变身,市场从国内走向全球
湖北的经历正好表现了这条路子
曾经被不少人忽略的湖北,现在用实力告诉大家,新能源这条跑道上,它不光是跟着跑,更是冲在前头,敢拼敢闯
每次聊到这里,阿拉就想,这省份真是充满了潜力和故事,有机会一定得去看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