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在新能源车满天飞的2025年,居然还能月销两万五千台!没错,就是那台你可能觉得“平平无奇”的日产轩逸。
当不少品牌都在嚷嚷着全面电动化时,轩逸却靠着纯燃油动力,依然稳坐销量前排。是消费者太念旧,还是这台“家轿常青树”真有那么两把刷子?
最近,工信部申报图里出现了全新一代轩逸的身影,样子彻底变了。车头用了时下流行的贯穿式灯带,和两侧头灯组成了个挺醒目的“T”字形,日产Logo稳稳地待在中间。
仔细看,格栅换成了V字形的密辐条设计,比老款更精细,下包围那个弧线勾勒出的运动感也更强了。整个车头看起来更宽、更趴,年轻了不少。
转到车身侧面,你会发现它确实长了、宽了点儿。新车的长宽高来到了4656mm、1825mm和1448mm,轴距则保持2712mm没变。
这细微的尺寸变化,让车身侧面线条看起来更舒展,从A柱到C柱的过渡也更流畅。轮眉和下包围的配色对比更鲜明,车子哪怕静静停着,也显得更有气场。
车尾也没落下,紧跟潮流用上了贯穿式尾灯,并且做了熏黑处理。后保险杠上的银色护板更醒目了。这些外观上的革新,让新一代轩逸看起来确实更符合当下年轻家庭的审美胃口。
走进车内,虽然这次官方还没完全公布内饰全貌,但根据以往经验和部分信息,预计会在科技感上下功夫。悬浮式中控屏、更智能的车机系统,以及L2级驾驶辅助功能,很可能都不会缺席。
轩逸一向重视舒适性,那套出了名的“大沙发”座椅和宽敞的后排空间,在新一代车型上大概率会得到保留和优化。
空间一直是轩逸的强项。2712mm的轴距确保了后排乘客能拥有宽敞的腿部空间。后备厢容积560L,婴儿车、行李箱、超市大采购都能轻松装下,这对于家庭用户来说非常实用。
动力部分,可能是这次换代争议最大的地方。全新一代轩逸依旧选择了那台熟悉的HR16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99kW(约135马力),峰值扭矩159N·m,匹配的依然是CVT无级变速箱。
这套动力总成的优势在于平顺性和可靠性,城市里代步通勤,动力输出轻快,跟车平稳,几乎感觉不到顿挫。WLTC综合油耗百公里5.87L,燃油经济性不错,一箱油跑个八百多公里没啥压力。
但它的劣势也同样明显。超过100km/h后的再加速能力会稍显吃力,高速超车需要预留更多时间。CVT变速箱在低温环境下冷保护现象虽然据称有改善,但可能仍存在。
在新能源车和国产燃油车都在动力系统上猛发力的当下,轩逸这套用了多年的动力系统,难免会让人感觉有些保守。
轩逸能在市场上持续热销,精准的定价和可观的终端优惠功不可没。2025款车型在终端优惠后,起售价甚至能进入7万元区间。
这让它在与同级别合资车型如大众朗逸、丰田卡罗拉等竞争时,拥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朗逸1.5L版本在智能网联和主动刹车等配置上可能不如轩逸。
而与比亚迪秦PLUSDM-i这类插混车型相比,轩逸燃油版在价格上依然有吸引力,尽管长期使用成本,特别是油耗,可能不如插混车型。
轩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用户是谁:三四线城市的务实消费者、网约车司机群体以及对日系品牌有偏好的用户。
轩逸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已超过500万辆,庞大的用户基数意味着良好的市场口碑、更高的保值率和更便捷低价的维修保养成本。这些都是潜在消费者会认真掂量的因素。
面对新能源潮流,轩逸也并非完全固步自封。它推出了e-POWER混动车型,采用油发电、纯电驱的工作方式。
这套系统既能提供接近电动车的平顺驾驶感受和更低油耗(WLTC油耗可低至3.9L/100km),又解决了纯电车的续航焦虑。这也展示了轩逸在保留传统优势的同时,尝试拥抱变化的努力。
全新一代轩逸通过对外观的年轻化革新、尺寸的微调以及智能配置的升级,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吸引人。它很清楚自己的立身之本是省油、可靠、舒适和性价比,所以甚至在动力系统这件“大事”上选择了保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