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雷克萨斯在上海金山区正式启动新能源项目基地建设,标志着这个日系豪华品牌终于迈出了国产化的关键一步。这是雷克萨斯首次在中国本土生产,也是日本汽车品牌首次以全资方式布局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对于丰田来说,这张憋了20年的底牌,如今终于打出,但市场还会给它机会吗?
过去20年,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策略一直是“进口+混动”,凭借纯进口身份和稳定的质量口碑,一度成为二线豪华品牌的销量王者。2021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达到22.7万辆,其中ES系列贡献了超四成销量,甚至一度需要加价提车。然而,好景不长,2022年后,雷克萨斯的销量开始下滑,市场份额被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迅速蚕食。
为什么雷克萨斯迟迟不国产?
原因并不复杂——进口身份曾是它的护城河。在燃油车时代,雷克萨斯凭借“日本原装进口”的标签,成功塑造了高端、可靠的品牌形象,甚至让部分消费者觉得它比BBA(奔驰、宝马、奥迪)更有格调。然而,随着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爆发,雷克萨斯的“进口光环”反而成了拖累。高昂的关税和运输成本让它无法在价格上与新势力竞争,而智能化、电动化技术的落后更是让它逐渐失去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2025年1-5月,雷克萨斯在华销量为7.39万辆,虽然仍是二线豪华品牌第一,但主要依赖ES车型的降价促销,其他车型表现平平。显然,仅靠降价无法维持长期竞争力,国产化成了雷克萨斯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雷克萨斯此次国产化项目总投资达146亿元,首期占地1692亩,预计2026年8月竣工,2027年投产,初期年产能10万辆,零部件本土化率超过95%。更关键的是,首款国产车型将搭载丰田最新的固态电池技术,这或许是其翻盘的最大筹码。
雷克萨斯国产化也面临不小的挑战,毕竟豪华车市场的格局已经彻底改变。过去,它的竞争对手主要是BBA和沃尔沃、凯迪拉克等传统豪华品牌,但现在,它还要面对比亚迪仰望、极氪、问界等本土高端品牌的冲击。
更关键的是,雷克萨斯国产后,将失去“进口车”的身份溢价。此前,沃尔沃、凯迪拉克国产后,虽然销量增长,但品牌调性也有所下滑。雷克萨斯如何在不依赖进口光环的情况下,继续保持高端形象?这需要它在产品、服务、营销等多个维度重新塑造品牌价值。
丰田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宣布将推行“RCE体制”,让更懂中国市场的本土工程师主导研发,融入中国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这意味着,未来的国产雷克萨斯可能会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比如更大的屏幕、更流畅的车机、更激进的自动驾驶功能。但问题是,这些调整能否赶上中国品牌的速度?
对于消费者来说,雷克萨斯国产化最大的好处可能是价格下降。以ES为例,目前进口版起售价约30万元,国产后如果能降至25万左右,配合固态电池和智能化升级,或许能重新吸引一部分用户。但如果价格下探有限,而产品力又无法超越新势力,那雷克萨斯的国产化可能只是“迟到的挣扎”。
无论如何,雷克萨斯的国产化,注定会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不仅关乎一个品牌的命运,更关乎传统豪华车阵营能否在新能源时代找到新的生存法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