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拟私有化极氪 后者在纽交所刚上市1年 即将退市

文章来源:金准资本

吉利汽车拟私有化极氪 后者在纽交所刚上市1年 即将退市-有驾

根据2025年5月7日的最新公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175.HK,美股ADR代码:GELYF)已正式启动对旗下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NYSE: ZK)的私有化收购计划。此次交易若顺利完成,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并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附属公司,标志着吉利控股集团深化落实《台州宣言》战略框架的重要一步。

一、交易核心条款与背景

股权结构与收购价格

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此次拟以每股极氪普通股2.566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25.66美元的价格收购剩余全部股份,总对价约65亿美元。该价格较极氪ADS最后交易日收盘价溢价13.6%,较过去30个交易日成交量加权均价溢价20%,旨在平衡现有股东利益与战略整合需求。

资金来源与交易结构

吉利汽车将通过发行新股、现金储备及债务融资(如需要)筹集资金。股东可选择现金或换股方案(每股极氪普通股兑换1.23股吉利新股),未明确选择的股东将默认接受现金。交易需经双方董事会批准、股东投票及监管机构审批,预计2025年内完成交割。

战略背景:《台州宣言》的延续

此次收购是吉利控股集团2024年9月发布的《台州宣言》的延续,旨在通过 “战略聚焦、整合、协同”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此前,吉利已将领克、几何、雷达等品牌并入极氪或银河体系,并成立吉曜通行电池集团,形成“极氪(豪华科技)—领克(高端新能源)—银河 / 中国星(主流市场)”的三级品牌矩阵。

二、极氪的发展历程与市场定位

快速上市与退市

极氪于2024年5月10日以“ZK”为代码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史上最快IPO的新能源车企(从品牌发布到上市仅37个月)。但受中美关税摩擦及中概股回流趋势影响,其退市计划成为本轮中概股回归的“第一股”。

技术与产品布局

极氪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依托SEA浩瀚架构、第二代金砖电池、AIOS智能座舱等技术,在20万至80万元价格区间完成产品覆盖。2025款极氪001及旗舰SUV极氪9X(搭载全栈900V高压电混系统)进一步巩固其在高端市场的地位。

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尽管2024年极氪净亏损57.9亿元,但同比减亏30%,销量增长显著。截至2025年5月,极氪美股市值约57.4亿美元,低于同行业新势力企业,私有化估值较IPO开盘价(26美元/ADS)接近,保护了早期投资者利益。

三、交易影响与行业意义

对吉利汽车的影响

资源整合:极氪的研发、供应链与制造能力将与吉利其他品牌深度协同,减少重复投入。例如,极氪5G智慧工厂的生产经验可赋能领克、银河等品牌。

财务增厚:极氪2024年营收约320亿元,合并后将显著提升吉利汽车的营收规模,同时通过成本优化改善利润率。

品牌协同:极氪定位全球豪华科技品牌,与领克(高端新能源)、银河(主流市场)形成互补,共同对标特斯拉、比亚迪的全球化竞争。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中概股回流标杆:极氪退市后可能回归港股或A股,成为中国证监会支持中概股回归政策下的首个案例,为拼多多、满帮等企业提供参考。

投资者信心:市场对交易反应积极,极氪美股盘前大涨11%,吉利汽车港股公告后股价稳定,显示出对整合前景的认可。

行业竞争格局

吉利通过整合极氪、领克等品牌,形成覆盖豪华到主流市场的完整布局,强化在智能电动化领域的技术储备(如浩瀚智驾2.0系统)。此举被视为应对特斯拉价格战、比亚迪垂直整合策略的重要举措。

四、未来展望与风险

潜在机会

技术共享:极氪的SEA架构、800V高压平台等技术可能向吉利其他品牌开放,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力。

全球化拓展:极氪的欧洲市场布局(如2024年进入瑞典、荷兰)可与吉利的沃尔沃、路特斯等品牌协同,加速出海。

风险与挑战

整合难度:极氪作为独立运营品牌,与吉利传统燃油车业务在管理文化、供应链体系上的融合需时间,可能影响效率提升。

债务压力:吉利为此次收购可能增加债务,需关注其资产负债率变化及现金流健康度。

监管不确定性:中美监管机构对交易的审批进度可能影响交割时间,尤其是在关税摩擦背景下。

版权声明:所有金准资本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否则金准资本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