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拟入股零跑,联手推新车,官方回应无可奉告

零跑“入编”一汽?官方回应:不予置评!

当一汽要入股零跑的消息在业界炸开锅时,大家仿佛都在感叹,宇宙的尽头果然是“考编”。只是这次“编制”不是体制,不是事业单位,而是中国汽车江湖里颇具标志性的国有资本。突然之间,零跑这个风头正劲的新势力,不再只是互联网灰姑娘,而是有可能摇身一变,成为国字头序列下的一员。当然,关于入股细节,零跑方面守口如瓶,只留下一句“无可奉告”。这场资本大戏,就像一出悬疑剧,观众们盯着帷幕下的台词,揣测内幕和走向。

一汽拟入股零跑,联手推新车,官方回应无可奉告-有驾
一汽拟入股零跑,联手推新车,官方回应无可奉告-有驾
一汽拟入股零跑,联手推新车,官方回应无可奉告-有驾

一汽这个老牌国企,为啥会盯上零跑?其实早在2025年3月,双方已经签了新能源乘用车的联合开发备忘录,这说明彼此的底子都摸得差不多了。比起空口白话,合作项目更实在。据悉,红旗与零跑联手打造的首款车型,已经在开工阶段,甚至还计划借助一汽的海外渠道推向国际市场,预计明年下半年就会上市。这可不是简单的技术交换,分明是利益深度捆绑。零跑最近财报也透露,和一汽的第一个合作开发项目已落地,双方后续还会讨论如何深层次的资本融合,剑指全面量产。

一汽拟入股零跑,联手推新车,官方回应无可奉告-有驾

坦白说,零跑的表现的确给了任何国资入场一个足够体面的台阶。2024年前六个月,零跑的汽车交付量达到22万台,在新势力阵营里拔得头筹,轻松把小鹏和理想甩在身后。到了7月,零跑更是成为当月唯一一家交付量破五万的新势力车企。要知道,“量”从来都是新势力里硬通货,更别说他们还在2024年实现了单季度盈利,成为国内仅次于理想的又一个盈利新势力——这可是新能源行业最难迈过的独木桥。

一汽拟入股零跑,联手推新车,官方回应无可奉告-有驾
一汽拟入股零跑,联手推新车,官方回应无可奉告-有驾

数据往往比嘴炮更有说服力。最新的半年报上,零跑汽车第二季度营收高达142.3亿元,同比增长166%,环比增幅也有42%。毛利率虽然环比小幅下降,但是同比涨幅高达10.8个百分点,依然超过市场预期。这些漂亮的账面数字,让零跑不仅在终端市场站稳了脚跟,也更容易被资本盯上。

零跑具备了小厂的灵活和大厂的增速,最关键的是,还没染上“烧钱补贴、巨额亏损”的通病。这种“负责任式成长”,在中国汽车圈里异常稀缺。手里既有量、又能挣钱、又能搞出新花样的车企,对一汽这种传统国企来说,就是久旱逢甘霖。别看名义上是入股,其实背后真正看重的,是零跑的创新活力与市场表现。更精妙的是,一汽借机让自家技术与产业资源更快转型,在新能源赛道上抢个好位置,免得守着红旗老迈“情怀杀”,步步紧逼反倒落于人后。

这里面当然不全是甜枣,也有风险。国资的加入,意味着零跑势必面临流程复杂、决策变慢的挑战。原本可以小步快跑,现在可能要踩着流程走;原来讲求试错和创新,以后可能多了些文件和章程。但既然零跑已做到市场龙头的位置,再想继续单打独斗难度不小,有了大股东的加持,既能拿资源又能撬市场,回头看看同为新势力的兄弟们,你就会明白零跑这一步棋不算糊涂。

当然,现在一切还只是“研讨会”阶段,双方都没把话说明,还是让外界持续猜测。今天你说一汽明天会入股零跑,明天又说还差点火候,毕竟“无可奉告”也是一门高级防守艺术。毕竟,最终一汽和零跑到底要不要“结婚”,什么时候“领证”,外人多说无益。但从双方过去一年的互动频率来看,八字至少已经写了一半。

所以,如果你是旁观者,不妨换种思路看待这场入股风波——国有资本和新势力的碰撞,也许正是中国汽车市场剧本的一次结构性升级。不是谁并吞谁,而是彼此借力、合力破局。未来坐在红旗和零跑的联合新车里,也许你会感慨当年一句“不予置评”蕴含的深意——那是一种控制风险的智慧,也是一种迎接变局的从容。至于最终谁入主谁,谁被谁改变,谁能说得清呢?答案还在后头,剩下的交给时间。

一汽拟入股零跑,联手推新车,官方回应无可奉告-有驾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