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1年开1万公里,60年开60万公里,多少年报废合适?
车辆报废不在于开多少年,也不在于开多少公里,而在于是否会带来安全隐患,而确定是否有安全隐患的手段就是年检制度。
比如说出租车,有8年或60万公里强制报废的规定,这是按汽车寿命来确定的,长时间的超负荷使用,到达这个年限或者公里数,性能大大下降。
但是私家车没有强制报废的规定,只要能通过年检,哪怕你开100万公里或者50年都行。
如果这个规定都有人认为不合理,那么你来说一个合理的规定。
很多人把矛盾对准年检,认为年检制度不合理,说什么国外不需要年检,国外都有几十年的老爷车还在开。
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有年检制度,中国的年检制度就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年检是保证安全的前提,是强制的。
不是人人都懂车的,中国消费者真正懂车的人不多,动手能力强的人也不多,车子出点问题,有些人不当回事,连修都懒得修。
比如刹车灯不亮了,不是年检,就有人不换的。
还有老车刹车性能下降的,还是凑合着开,舍不得修。
汽车的设计寿命一般是15年或者30万公里,出租车和网约车设计寿命最多能达到100万公里。
一辆开了15年以上的车,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有些配件老化了,作为车主可能并不知情,依然在开,除非哪天汽车发动不了,或者有严重的质量问题,才会想起来修理。
即使没有年检制度,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换车周期也是不超过10年。
真正把一辆开到报废的人少之又少,1%都不到,这样的人要么是真没钱换车,要么是不在乎车子好坏,能开就行。
我们小区三四辆私家车,只有三四辆使用年限超过15年,这样的车基本都是停在那里不动,我车位旁边有一辆15年以上的老款桑塔纳,轮胎都扁了,起初车主还时不时来启动一下电瓶,后来干脆也懒得启动,我估计至少超过半年以上没启动过车辆了。
真正超过15年以上还在开的私家车是很少的,15年以上的车不是不能开,一要车况好,质量好,二要按时保养,天天停着不动,又不愿意报废或换车,纯粹没有意义。
如果从行驶里程来看,家用车一年能跑2万公里都算多的了,开15年也才30万公里。
我见过一辆私家车开了57万公里的,差不多开了10年多,不到15年,车的很多配件出问题,经常修,车主受不了,干脆报废换新车了。
车主都会算账的,修车不划算的老车,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报废换新车。
私家车虽然没有强制报废时间,但有引导报废的行驶里程,如果开了60万公里以上,就会引导报废,此外,连续3次年检不合格或者发生重大事故,则会被强制报废。
真能开到60万公里的私家车是凤毛麟角,网约车和出租车还差不多,这么高的使用强度,也差不多要报废了。
别想着一车传三代,人走车还在,这只是调戏的话,现实中不存在。
国外虽然有几十年以上的老车,但同样是数量特别少,很多配件都换过了,不可能原装的配件一直用几十年的,不存在,而且质量跟现在的车不一样。
国外有一辆开了近半个世纪,行驶里程超过500万公里的沃尔沃P1800,原装发动机大修过两次,小修无数次,后来换了几个新的发动机,变速箱也换过很多次,一共换过800多次机油,100多瓶变速箱油,30根正时皮带,其它的易耗件换过的不计其数了。
这车能开这么久,就是质量好,保养及时,能通过年检自然就能继续开了,人家舍得换发动机,如果是普通消费者,有几个人愿意给一辆老车换发动机的?
我还是认为年检制度是最合理的,很多隐患能够检测出来,如果不年检,事故率还会上升。
只是年检的内容应该简化,不属于严重隐患的应该给予通过,有严重隐患的必须排除,经重新年检之后才能正常上路。
私家车搞60年强制报废没有意义,先不管能不能开60年,就算车主20岁买车,60年后都80岁了,谁还有精力搞这个?
还是年检制度来得实在,能通过就无期限使用,不能通过就整改,整改再不通过,就报废换新车,实际上真到这一步时,也确实应该换车了。
有人吐槽年检费用高,我觉得不高,我们这里一次年检费用是320元,高吗?10年车龄的私家车只需要年检3次,15年的私家车只需要年检7次,7次才多少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