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最近又搞事情了。前阵子那图一出来,我第一反应就是:哎,这次是真的想走‘稳’路了。你知道吗?不是所有套路都能继续用下去了,尤其是在电动化这个节骨眼上。去年年底,我还跟车厂销售小哥聊天,他就说:现在卖燃油车,不折腾点新花样,真不好打。可惜他没福气,毕竟那会儿还没有官方的重磅消息。
我的印象中,豪华品牌拼杀里,谁的设计不够激进点,基本都要被边缘化。你看nova家(Jeep),新能源车型都走极简风了,宝马也不能停。在新一代i3预告图中,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个伪装车,直到注意到那新标、那新细节,才明白是真的要重启了。
我觉得,宝马这次把i3复活,意义很可能比单纯推出个新车更深。这个重启是不是预示着,宝马才刚刚开始他们的电动攻坚战?我估算,新的i3很大可能会用到Neue Klasse平台,估算续航能到550-600公里(体感,样本少),充电速度可能突破180kW。这一切都在他们策划的把戏里,至少他们希望是这样。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一个微妙的感觉:宝马或许在暗示,以后燃油车的设计语言就要逐渐软一些,电动车则变硬朗。你说,这合不合理?可我又觉得,这个思路可能太理想化了。毕竟,设计出来的东西,要考虑到市场、用户喜好、成本……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
对比宝马的新i3和同级别,奥迪A4 e-tron或者奔驰C兄弟,差别其实挺明显。A4 e-tron比较偏中规中矩,动力系统感觉更务实,但驾控体验就没那么锋锐。奔驰则走优雅路线,可续航可能不如宝马,毕竟福祸一线牵。你知道的,电动车哪怕是同价位,对比的焦点其实更在于用车感觉。宝马车的操控,像我朋友说的:开起来挺过瘾的,不是那种软绵绵的感觉。 换个角度想——如果电池布局出了问题,说白了就是重心不稳,操控体验再过瘾,也只能算努力。
我想着,宝马的研发团队,要改变过去的那套操控王道。你想,他们在新能源车里,发动机和变速箱都不再是核心,就像以前买纯后驱、用硬朗调校数十年,现在也得调成符合新趋势的那种感受。这个调整,不能一味靠硬核调教,否则就会变成软柿子。
有趣的是,燃油3系的换代,基调很明显:延续运动基因。我猜这个基调其实是个伪命题。你看,他们在做动静结合,再加上新的电动平台,后续会不会通过微调让纯电版和燃油版的驾驶感受变得越来越像呢?反正我对未来的猜测,不确定性很大,也可能他们自己都没想清楚。
说到这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我跟一位修理工(认识已经十几年了),他就说:你看,现在修电动车,比修燃油车复杂多了。我当时还笑:这也难怪,新电池盒,哪个敢随便碰?更别说,故障还得专门查。其实也是,技术壁垒在不断提高。就像你换个灯泡,一不留神就会发现自己连拆纯电的电池都得跑技术培训。
明天可能会有官方新消息,但我心里有个疑问:宝马新车,续航和价格究竟会落在什么区间?你得知道,产品线拉长,空间宽一点,但成本也在涨。临场我算了算,百公里成本(燃料和电力)大概在3-4元左右,这还不包括稀土材料的小涨。你会觉得,价格是不是会被推得越来越顾客难以承受?我个人偏体感——可能会听到价格逐步上涨这句话。
而且,这次把i3玩重启,其实我还挺疑惑的:为什么是i3?不是想着i5或i7?估计,可能是因为i3在他们心里代表青春或者新开始——但你说,卖车不都要有个卖点吗?这次用重启,不就是在告诉市场:看,我们是认真的!(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还记得,去年一个销售说:宝马不差钱,但要靠创新。这句话放到今天,还是挺有意思的。你觉得,豪华品牌最怕的不是技术落后,而是失去差异化吧?尤其在电动化这波大浪中,真正能占领市场的,可能不单是续航厉害或者充电快,还得看品牌的调性留存。
嗯,我觉得,很多设计和技术其实都还在试错阶段,谁也不能稳坐钓鱼台。晚点儿看看正式参数出来,心里还会不会有点冒进的感觉?或者,大家都还是在试吃这块蛋糕?
或许某天我会发现,这一切其实都很平常,就像你每天上下班,起早贪黑,但只要那辆车能让你心情好点,日子也就多快乐一丢。你会不会觉得,有时候最简单的体验,反而最难模仿呢?毕竟,小细节才更真。你注意到没有,那车头灯的箭头光效,是不是暗示着跑得更快的心思?我猜这可能有点瞎猜,但也许厂家在潜台词中藏了不少。
好了,聊到这里,我得想个怎么把话题收尾的问题。你说,未来电动车的仪表盘会变得多有趣?还是说,技术越多越花哨,反而越不实用?我偏向后者一些。毕竟,有个亮度刚好,能看清楚且不刺眼的小细节,才是我真正关心的。好啦,带着这些碎碎念,这辆宝马的新动向,是不是觉得还多了一份期待的迷雾?反正我,已经开始盯着那张宣传图的远角线条走向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