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高层突发变动!知名企业迎来重大调整,这些细节值得关注

广汽本田换帅,高洪祥上任

中方高层突发变动!知名企业迎来重大调整,这些细节值得关注-有驾

27年老厂要翻新,一把手换了人,而且是从广丰体系调来的“发动机老炮儿”。高洪祥一来,广汽本田这盘棋,怕是要重新下了。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先掰扯清楚:这事儿到底意味着什么?

高洪祥不是空降兵,他是带着技术基因来的。 从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履历他懂的是真家伙缸体、曲轴、热效率、NVH控制,全是动力系统的命门。这种背景在合资车企里可不多见。尤其现在新能源转型拼的就是三电系统和平台架构,他手里有“发动机内功”,能帮广汽本田把电动机、电池包、电控逻辑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打磨得更扎实。这不是单纯换个人坐椅子,而是给整辆车的“心脏”换了个操盘手。

中方高层突发变动!知名企业迎来重大调整,这些细节值得关注-有驾

再看前任李进,干得也不含糊。他在位时,关停一条燃油产线,开建新能源产线,搞智能化升级,还跟宁德时代、DeepSeek这些狠角色搭上线。但问题也来了:动作够猛,节奏却有点“喘不上气”。燃油车还在卖,新能源还没站稳,品牌声量被比亚迪、特斯拉压得死死的。消费者想买台“省心又不掉链子”的合资电车,结果发现广汽本田的e:NP系列,连个像样的智驾都配不上,只能靠“装逼利器”撑场面。

现在高洪祥来了,最大的看点就是“技术闭环”能不能补上。 广汽本田过去最怕的,就是“油电两头落空”燃油车没创新,电动车没亮点。而高洪祥的背景,恰恰能打通这个断点。他懂发动机,也懂如何把动力系统“嫁接”到纯电平台上。未来如果能推出基于全新纯电架构的车型,比如用上800V高压快充、自研电驱总成,那才叫“走路摇头晃脑”。

中方高层突发变动!知名企业迎来重大调整,这些细节值得关注-有驾

说白了,现在的广汽本田,缺的不是销量,是“存在感”。它不像比亚迪那样天天上热搜,也不像特斯拉那样自带流量。它卡在中间:既不够“神车”那么亲民,又不够“灯厂”那么拉风。高洪祥的任务,不是让车卖得多,而是让车“让人记住”。

别小看“中方一把手”这个词。 这不是职位高低的问题,而是话语权的博弈。过去日方主导产品规划、技术路线,中方更多负责生产制造。如今高洪祥上位,意味着中方开始真正参与“造车灵魂”的决策。这意味着什么?可能以后的新车,不再只是“日系风格+中国配置”,而是“中日共研+本土化进化”。比如,你想要一个更懂中国路况的智驾系统,或者更适合城市拥堵的节能模式,不再是“等日方发话”,而是“我们自己定”。

中方高层突发变动!知名企业迎来重大调整,这些细节值得关注-有驾

实测数据暂无,但用户反馈已经很清晰。不少老车主抱怨:“买了本田,结果发现智能座舱像个PPT。” 而年轻人则吐槽:“这车外观挺帅,但一上路就感觉‘落后一代’。” 这说明,广汽本田的短板不在颜值或空间,而在“感知力”对用户需求的敏感度。

横向对比一下同级选手。大众ID.4 X,虽然也平庸,但胜在品控稳、充电网络广;比亚迪元PLUS,性价比炸裂,续航虚标少,智能体验直接拉满。广汽本田e:NP1呢?价格偏高,配置一般,智驾只到L2辅助,连自动变道都靠边站。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中方高层突发变动!知名企业迎来重大调整,这些细节值得关注-有驾

但高洪祥带来的,不只是换人,更是“全领域极限改革”的延续。 李进打下的基础还在:与中汽中心合作双碳研究,推进绿色智造,生产线自动化率提升。这些都不是面子工程。现在高洪祥接手,就像厨师换锅灶,火候没变,但锅底材料换了。只要他能把“发动机经验”转化成“电驱优势”,广汽本田未必不能杀出重围。

尤其是2028年合资协议到期前,这五年是黄金窗口期。如果能推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国民神车”级纯电SUV,搭载自研电驱、支持全域OTA、具备高阶智驾潜力,那不仅是自救,更是逆袭。届时,别说“气的蹦起来”,恐怕整个市场都要“上桌第一个动筷”。

中方高层突发变动!知名企业迎来重大调整,这些细节值得关注-有驾

你会考虑购买这款车吗?

别急着回答。先想想:你想要一辆“稳妥可靠”的车,还是“走在前沿”的车?如果你信奉“技术沉淀”,愿意等一个真正懂“动力系统”的掌舵人,那高洪祥的登场,或许正是你等待的那个信号。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