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反攻!10月SUV榜单巨变,国产三强包揽前三,元PLUS跌至第14名成为市场理性回归的真实回照
早上起来打开汽车行业数据平台,第一眼就被那份最新的10月销量榜弄得头大。这几天,同行们都在聊燃油车是不是要卷土重来了,我自己也有点乱了——反正我也在观察市场变化。你猜怎么着,榜单一出来,燃油车竟然逆风翻盘了!是的,不骗你,要不是我提前印象里燃油车就快死掉,看到这份榜,我差点以为自己又穿越回2000年代。
咱们具体说说,去年新能源、特别是纯电SUV的销量猛涨,单车销售一度超过了燃油车,不少人预测新能源会洗牌市场。可现实呢?10月的榜单狠狠打了个脸。前十名里,有九个是燃油车,唯一的电动车元PLUS,居然滑落到第14位,只卖出6321辆,这比它巅峰时候一季的销量还要少。哎,我翻了翻附近的行业报告,估算那个月,新能源车总销量占比大概只有不超过30%。
在路上碰到一个元PLUS车主,刚刚停车充电,他跟我说:冬天来了,续航明显不行,从官方说的510公里,掉到快不到350了。准备跑长途,心里就发毛。我一边听一边心里骂,新能源的续航焦虑不都这个水平了么?但他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很多消费者还是在用脚投票。
顺便说一句,合资品牌那边也没闲着。本田CR-V和丰田RAV4荣放都还在前五,但销量同比都掉了不少——大概是12%到15%不等。反倒是一些二线合资,像大众途观L,销量平稳些,但一线豪华品牌的表现就更一般。广州一位销售经理跟我聊天,他说:其实消费者现在更关注的是性价比和实用性。很多家庭除了主城送孩童、上下班,偶尔长途旅行,对续航和充电便利都很敏感。
我自己试过,跑到北京郊区的4S店看车,发现燃油车的优势还在!上周我试驾了吉利博越L。那车,我觉得除了外观做工叫人觉得不错,动力配置也算够用。它搭的1.5T发动机,百公里油耗大概6.8升——这数据我基本心算出来,还是挺接近官方标称。和几年前比,的确节油30%以上,这真让我觉得燃油车还在不断进步。
说起这点,心里又冒出疑问。国产车近年来真的进步很大,像博越L、长安CS75 PLUS,都是在价格区间发力,配置比合资车粗略比,差别不大甚至更有优势。不信你看,几乎所有国产车都把座椅通风、面部识别、智能导航变成了标配。而且价格都低了几千到一万多块——这点很实在。
(这段先按下不表)
这让我开始思考:国产车是不是已经不仅是性价比的代名词了?它们用真材实料在抢市场,特别是在中低端市场,确实在反超合资。你要问:国产车哪里进步最大?我觉得,除了外观和配置,整车可靠性也在不断提升。从我个人体验,之前我总觉得国产车可能在细节打磨上差点,毕竟国内生产线有人说省成本剪裁。但近年来,这个偏见开始碎掉。
我刚才翻了下我的手机相册,随手一看那次驾车的夜景照,灯光那叫一个细腻,座椅的包裹感比几年前更到位。国产品牌在设计上像是在追赶国际的审美潮流,而不是还原过去山寨模仿的调调。相对比的,是我在店里看到的一份调研:68%的消费者都把续航无忧和配置丰富列为购车首要点。你说,这是不是说明消费者在变聪明?
我也得承认,新能源的瓶颈还真不少。充电基础设施依然是大问题。不信你问问家附近的充电站:有时候去的快没电了,充电桩还在维修,或者排队一小时不止。这种充电焦虑其实就是新能源车的硬伤。去年底,一份官方报告显示,我国车桩比在2.5:1左右,但城乡差距大得惊人。
我其实一直在琢磨:如果没有完善的充电网络,新能源车要怎么快跑?我一个朋友做物流,他说:每天在找充电桩上浪费的时间,能干掉一个小时。好不容易找到一处空闲,桩还能不能用都说不好。这是个现实,不能光说早晚会实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即便技术再好,没有基础设施,新能源车很难普及到普通家庭。
保险和保值问题,也说不过去。我查过几家保险公司,同等车龄的电动车,保费高出燃油车至少15%-30%不等。这还不算电池的损耗问题。二手电动车残值很难走出低谷。我问过几个二手车商,他们的回答都大同小异:电池三年就掉到40%的残值,不如燃油车卖到六成价。这么说吧,电池快衰退,保险剁手,回本周期还得拉长。
反观国产车的崛起,不能只看表面。它们在生产端的战斗也很激烈。国产车像吉利、长安,靠的是不断提升整车品质的硬核——你试试吉利博越L,动力输出、底盘质感,和一些价格比它高出几万块的合资车几乎没差。更别说智能配置了。对比之前我用的几款合资SUV,国产车在导航、智能语音、空调体验上都不差。有人说: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变了。我觉得这是趋势。
好吧,话说回来,燃油车这次反攻,背后其实有很复杂的市场和政策背景。我记得去年政府还在鼓励稳定汽车消费,不让燃油车死得太难。毕竟,转型需要时间。再看看技术发展,混合动力、L2级自动驾驶也都在不断突破。虽然官方强调新能源为未来,但实际上,燃油车的技术创新不会停。比如我试驾驶的那款博越L,百公里油耗6.8升,效率比几年前低了不少。这是不是在暗示:未来五年,燃油车还能占比例?
我不太确定,但有个想法:在大力推进新能源的市场其实也需要时间去适应。毕竟,充电桩建得越多,新能源才会越香。我猜测:可能在未来五年,燃油和电动车会是双姝共舞的局面。
你会怎么想?是继续坚持电动车,还是像我身边一些人一样,逐渐回归燃油车?昨天我遇到一位刚换燃油车的朋友,他说:刚开始我也觉得新能源挺带感,但考虑到长远用车成本和方便性,燃油车还是靠谱。是一种理性选择,但也夹杂着点嫌麻烦的嫌弃。
没有绝对对错。人生,就是用最适合自己的那辆车,才能走得远。
这想法你觉得合理吗?如果你在考虑购买,应该优先考虑哪些因素呢?明天我打算去试试另一款我感兴趣的燃油SUV,心里一直在想:下一次买车,是继续看新能源的还是把燃油车重新纳入考虑范围。
很多时候,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它更像一个伴侣——不管传统或者新潮,要的是刚好符合我们用车场景的那一台。大家怎么看?你们会不会也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继续赌一把新能源?还是说,这次该让我家那台老旧的油车再战斗几年?欢迎在评论里聊聊你的看法。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