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州车展现场,MG展台的人气不输任何一家新势力。
不是因为新车造型有多科幻,也不是因为大屏有多炫酷,而是因为MG做了一件很多人没想到、也不敢做的事。那就是把本应属于高端车型的半固态电池,装进了一台售价不到10万元的A级两厢车:全新MG4。
“今天你拿着50万、100万,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买不到一台半固态电池的车。”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在群访中语气平静,但话里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笃定。
带着对MG后续布局的更多疑问,《一品汽车》也在车展期间与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总设计师兼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邵景峰、上汽乘用车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以及清陶动力总经理陈凯等高管进行访问探讨。
冰火之间:MG的平衡术
2025年的MG,正处在一场精妙的平衡之中。
一方面,品牌在全球市场高歌猛进,即将成为第一个海外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的中国汽车品牌。尤其在欧洲,MG顶住欧盟38.1%的惩罚性关税,2024年仍以24.34万辆的终端交付量稳居中国品牌榜首——“中国每出口欧洲10辆车就有7辆是MG”。
另一方面,MG在国内市场却一度陷入“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窘境。去年,MG在国内的销量表现并不突出,但今年一季度,MG品牌零售销量达到25,839辆,同比增长13.1%,市场表现有所回暖。
面对这种反差,MG选择了双轨并行战略:既不放弃燃油车的基本盘,又全力投入新能源的未来。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明确表示:“汽油车也要升级迭代要进化,绝对不能说汽油车市场没有了。”
半固态电池:从实验室到10万级小车
半固态电池,一直被行业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敲门砖。更高能量密度、更强安全性、更好低温性能——这些特性让它成为高端车型实现溢价的重要筹码。但MG偏偏把它“下放”到了10万级车型上。
“这不是吹牛,”陈萃回应媒体质疑时直言,“20%的安全性提升是由中汽中心做的测试认证,有些测试项甚至是在历史最高标准上再加50%。”他强调,安全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品牌对用户的根本承诺。“我们投入再多也不为过。”
清陶动力总经理陈凯在采访中透露,清陶与上汽并非传统的“主机厂—供应商”关系,而是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建产能、联合研发。
“我们从立项之初就设定了成本目标,原材料可控、制造合格率提升,才让这款电池能装进10万级车型。”陈凯说,“我们没有成本压力,只有技术决心。”
南北平权:让北方用户不再“冬天焦虑”
“难道北方用户就只能开燃油车吗?”陈萃反问。他指出,当前许多新能源车在低温环境下充不进电、输出功率受限,严重影响了北方用户的体验。
“我们要做的是南北平权,让北方用户和南方用户一样,享受到新能源车带来的完整体验。”陈萃透露,12月MG将前往漠河进行极寒测试,届时将“不对比同级车,而是对比更贵、级别更高的车型”,直观展示MG4在低温下的性能表现。
MG的“平权”理念不止于此。从品牌历史来看,MG在当时推出MGB的时候,这款敞篷跑车的售价是当时911售价的1/3到1/4。这种让用户以能够负担的成本享受到最新技术的理念,一直贯穿着MG的品牌发展。
组织变革:MG转型的底层逻辑
MG这一系列大胆举措的背后,是上汽大乘用车板块的组织变革作为支撑。2025年初,上汽集团将乘用车分公司、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零束科技等五家单位整合为有机整体,实现了从产品定义到市场反馈的全链路贯通。
这种变革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部门壁垒:研发端可实时获取市场需求,营销端能精准传递用户反馈,从而让MG品牌在“电智化”转型中具备更快的响应速度。
正如俞经民所言,大乘用车板块的成立标志着上汽集团“OEM化元年”,其终极目标是让“用户永远处于C位”,避免将用户理念停留在口号层面。
值得一提的是,陈萃在采访尾声透露,到2027年底前,MG将推出13款新能源车型,“一台都不会跳票”。
这一产品规划源自MG品牌在2025年夏季发布会上的宣布:未来两年内,MG将依托上汽集团的技术体系与资源整合能力,投入超100亿元研发资金,推出涵盖纯电、插电混动、增程式电动等多种动力形式的13款新能源车型。
“每个品牌都想成为年销百万的品牌,但关键不是你喊出目标,而是你能不能在新的100年里持续做到。”他说,“MG要做的,是让客户在底层技术层面感受到不同质化的东西。”
在智能化领域,MG选择了开放生态的路线。MG与OPPO达成了战略合作。与OPPO的合作主要是通过模块化平台开发与规模化生产,将高端技术转化为普惠性产品。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MG选择了开放联盟ICCOA。陈萃强调该联盟的安卓兼容性,甚至苹果、华为手机也能在MG4上实现投屏。这种“全手机兼容”策略,直击华为HiCar和小米互联的生态封闭软肋。
当俞经民说出“MG有了OPPO,一定会有OPPOrtunity(机遇)”时,他揭示的正是用开放生态打破同质化内卷的商业逻辑。
当年轻化成为车企集体口号,MG给出了独特诠释。陈萃犀利指出:“把18岁、25岁定义为年轻太过狭隘。”
在MG看来,年轻本质是个性化心态——无论是花甲老人改装爱车,还是女性车主直播分享,只要拥有“自豪展示”的勇气,就是MG定义的“年轻”。这种理念支撑着MG看似矛盾的产品矩阵:5.99万元的MG5与32万的Cyberster跑车横跨26万元差价。
俞经民将这种布局称为“年轻的梦想照进现实”:入门车型降低品牌门槛,高端跑车则拉高品牌天花板。“很多品牌从上往下卖,天花板只会越来越低。”
写在最后:
从半固态电池的“技术下放”,到南北用户的“体验平权”,再到设计IP的“情绪陪伴”,MG正在用一套组合拳重新定义“年轻化”。它不是简单地堆配置、追热点,而是把最根本的安全、最前沿的技术、最真实的需求,打包进年轻人买得起的车。
正如陈萃所说:“我们不是把半固态电池放到一台十万级的车上,我们是把它放到了一个百年品牌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