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能源车成热门,老机械党吐槽,配置升级遭双标

最近咱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得风生水起,谁家里还没有几个身边人换了新能源?以前上马路,油车还是主角,现在一看,全是闪闪发亮的新国货车。可奇怪的是,有些人一边嘴上说着支持国产,一边又不停挑毛病,说啥“新车就是大沙发、彩电、冰箱”,不正经,不讲究啥“机械素质”,就会堆堆配置忽悠人。你说这到底是为啥呢?

我老是绕不过去一个问题:“机械素质”到底吃什么饭?以前开国产车吧,隔音不行,底盘硬邦邦,发动机怼得跟拖拉机似的,大家上车都听见那一声响儿,心里还嘚瑟,“这才是机械质感!”现在国产车比合资车用料更足,底盘铝合金,全车电动调节,还有空气悬挂,刹车卡钳都快赶上性能车了,反倒还有人说“不对劲”,“没有以前油车那些韵味”,“科技花里胡哨,不实战”。为啥这些好东西放便宜国产车上,反而成了缺点?而以前合资豪车里这些配置,大家又追着喊香,甚至为了一点舒服,还要多花十几二十万。现在国产车愿意给老百姓享受,忽然又变成了“LOW”?

咱们站在普通人视角想一想,现在买车,要的是什么?其实大家都不傻,就想花合适的钱买到更高性价比的体验。国产车把以前几十万豪车才有的配置安排给你,还不忘把空间用足用满,让一家五口坐进去都不憋屈,还能打一把麻将(切,这只是夸张,好多人是真带麻将桌进车的)。以前看BBA得流口水,凑钱贷款都不一定能购上,现在国产车拉个内饰比大牌还要细腻,那些人又说“太土太暴发户了”。你不禁得问一句,“便宜难道就不配拥有好东西?”

再说“彩电冰箱大沙发”。在很多人心里,车就应该是个工具,快捷高效,噪音、震动、“机械味儿”才是高级感。可如今社会变了,车不仅仅是工具了,是活动空间、生活空间、甚至变成了家庭的一部分。车里能躺着、坐着、喝着、看着,难道不是进步?这不是车企不务正业,这是在主动关怀老百姓的生活细节!要不说,“有病不能医治,得先医脑袋”,有些人“机械素质”都快成宗教了,摆明了就是“以前咱买不起,现在咱有了,还不允许别人过得舒坦”。

还有说“驾驶质感没有油车好”的朋友,这点我真想问问你:“你平常跑赛道吗?”你是不是天天要感受发动机嘶吼?百分之八十的普通人,只要安安稳稳出门、平平顺顺到家,谁天天拿自己命去拼极限?如今电机加速,比那些以前号称跑车发动机还刺激,底盘也调教得高级,多少合资轿车都追不上同价位国产新能源。但有的人还是不买账,非说“味不对”,这里面的“味”,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就是心理上还没办法接受国产超越了合资?

有一个问题我真得想问问:你到底要一辆什么车?企业把车做得更舒适、更安全、配置更多,难道是坏事?车企难道不应该让技术为生活服务?很多人嘴上说“核心技术”,但内心最关心的,是不是后排空间舒不舒服、空调冷不冷、隔音有没有提升?以前某些牌子的油车,瓶瓶罐罐都比现在配置低得多,那个时候他们觉得是“高级”,现在国产车配置满满,反倒被吐槽“没灵魂”,你说这不是一厢情愿的双标吗?

我还发现一个规律:很多人评价国产车,看不到技术进步,只盯着“浮夸”。比如现在国产车,底盘调教基本和世界接轨了,安全配置层层加码,主动刹车、自动驾驶都在搞,有些甚至比特斯拉还聪明。有人说,国产车三电系统是“组装”,但你要实事求是地看,现在中国三电技术已经做到世界前列了,但他们就是不服气。前几年还说国产没有电池技术,结果CATL宁德时代全球第一;说国产没有自动驾驶,结果智驾能力连老外都来学习;说国产没办法造豪华,结果理想要卖出“50万大SUV”,蔚来也走高端路线。你问他们这些,还是给你一句“反正不对劲”。我心里就想,这到底是技术走在前面不适应,还是观念落后跟不上节奏?

有的人嘴上嫌弃“国产车颜值丑”,但就是看不惯国产创新。现在“大屏幕”、“智能座舱”成了老百姓新宠,调音乐、导航、刷视频,家庭用车舒服得不行,可他们说“太花里胡哨,没质感”。你给他讲道理,他就给你说“真正的汽车应该只有方向盘和仪表盘,简洁才高级”。你琢磨琢磨,这种观点,其实是对技术和潮流缺了点包容。可你仔细看BBA、特斯拉,不也在玩智能座舱吗?不是“机械质感”的信仰,其实是对新鲜玩意儿的不适应,真正的“高级”难道不是让大家过得更舒服吗?

还有个现象我得抖出来,以前车圈那些合资品牌粉丝,现在嘴里只剩下“以前的好”,但其实就是买不起、摸不着,才晃在回忆里。以前丰田皇冠配小冰箱,销售员都拿来显摆,“这才叫身份”,现在国产车全员普及,卖得比以前便宜多了,反倒被打成“穷人专属”。同样的配置,不同品牌,有些人就是愿意多花钱追求“信仰溢价”,其实根本不是技术问题,就是心理“阶层感”。你要是问他们国产车技术哪点落后,他们说不上来,只会反复一句“我就是不敢买”。

国产新能源车成热门,老机械党吐槽,配置升级遭双标-有驾
国产新能源车成热门,老机械党吐槽,配置升级遭双标-有驾

说到底还是观念和自信的问题。国产新能源汽车这些年,技术已经证明自己,在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这些本事上,早就比大多数合资车强得多。可很多人还在纠结“面子”、“老牌”、“机械味”,非要把国外的好当成天花板,不敢承认国产已经超过自己老情人。你说技术到底该服务谁?难道不应该服务广大的老百姓,为大家创造更好的生活体验吗?

现在这个事,其实就是中国汽车行业第一次面临大规模的转型和认知挑战。大家还沉浸在过去的消费习惯里,对新技术缺少一点信任,对国产品牌还没有建立足够的自信。但你仔细看看中国新能源这几年,无论是产量还是出口,技术全球领先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实。现在世界想买高端智能电动车,除了中国越来越少选择。外国同样也在学咱们的“彩电冰箱大沙发”,开始拼内饰、智能、空间和体验。你说,这不是“技术进步”又是什么?

“机械素质”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技术进步不是说“机械素质”就一定是过去那一套。以前大家喜欢油车,是因为还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现在新能源来了,各种驾驶体验、便利性、舒适性都变得更好。你如果单纯追求“那口老味”,咱不拦着,但不能硬说现代科技就不该有“沙发彩电冰箱”。

国产新能源车成热门,老机械党吐槽,配置升级遭双标-有驾

最后,我就想留个问题给大家:你到底是愿意为“老派信仰名单”买单,还是愿意享受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国产车能把以前高不可攀的豪车配置,带到寻常百姓家,这本身应该是“幸福升级”,而不是埋怨。不管是机械质感还是科技体验,只要让我们坐得舒服、开得省心、用得安全,这不就是买车的终极目的吗?有的人的“鄙视链”,其实早就该断了,现在的思维要适应新趋势,不然只能在键盘后面自我感动,现实生活里早被时代远远抛下。

所以说,国产车该让你享受什么就享受什么,不要因为以前买不起豪车,就非说现在人生变“LOW”了。车,是让你过更好的生活的工具,技术是给你添砖加瓦的动力,一颗开放心态才是最大的“机械素质”。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