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这事儿可真不小,直接冲上了热搜第一!咱们盼星星盼月亮的小米SU7,刚火得一塌糊涂,结果一转眼,官方宣布召回11万辆!你没听错,是11万!这数字听着都吓人。本来大家还都在朋友圈刷屏“人生第一辆车就要是SU7”,结果这下,心都给揪起来了。重点是,这次召回跟辅助驾驶有关,你说巧不巧,这不正是小米宣传里最拿得出手的卖点之一吗?主打一个“智能科技,全栈自研”,结果刚上路就“打脸”,这剧情比电视剧还刺激。
但咱作为老司机,先别急着骂,也别慌着劝退。小米这波操作,到底是“诚意召回”还是“设计翻车”?今天猫哥我就带老铁们掰扯掰弄,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看这辆顶着“车界网红”光环的SU7,到底值不值得你掏钱。
先说外观,小米SU7一出来,那叫一个“上头”。溜背造型、无框车门、隐藏式门把手,再加上那对犀利的LED大灯,妥妥的“出片利器”。猫哥我去车展现场看过实车,这颜值,绝对能让你走路摇头晃脑,上桌第一个动筷。风阻系数0.195Cd,这数据在量产车里算是顶呱呱了,不光好看,还很科学。但话说回来,这造型虽然帅,可后排头部空间就有点挤了,个子高的朋友坐进去,可能得低头,这点算是为了颜值牺牲了点实用性。
再看内饰,小米的强项来了。15.6英寸中控大屏+7.8英寸仪表+HUD抬头显示,三屏联动,科技感直接拉满。车机系统是小米自研的澎湃OS,跟手机、家居生态无缝衔接,你手机一靠近,车门自动解锁,上车就是“真香”体验。座椅用料也挺扎实,Nappa真皮+打孔工艺,坐感偏运动但不硬。不过,部分车主反馈车机偶尔会卡顿,特别是在切换导航和音乐的时候,这在高速上可不太友好。智能座舱这块,小米确实支棱起来了,但稳定性还得再打磨打磨。
重点来了——动力和驾驶。SU7全系后驱起步,高配还有四驱版,百公里加速最快3.2秒,这性能,妥妥的“驾驶玩具”。底盘调校偏运动,过弯支撑性不错,路感清晰。但问题也在这儿,舒适性就打了点折扣,过减速带那一下,后排乘客能给你气的蹦起来。百公里油耗官方没给,毕竟这是纯电车,但CLTC续航700公里左右,实际开下来打个8折差不多,市区通勤完全够用,跑长途也还行。不过充电速度这块,800V高压平台听着牛,但你得碰上小米自家的超充桩才快,第三方桩就慢多了,这生态壁垒,既是优势也是软肋。
现在回到大家最关心的——辅助驾驶。这次召回,官方说是“部分车辆在极端场景下,辅助驾驶系统可能无法及时启动或退出”。说白了,就是L2级辅助驾驶有bug。你想啊,你开着自适应巡航,系统突然“抽风”,既不提醒你接管,也不自动刹车,这得多吓人?虽然目前没听说有事故,但安全隐患明摆着。小米的回应是免费升级软件+召回检查,态度还算诚恳。但问题是,你敢不敢把命交给一个刚上路就出问题的系统?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不是手机卡了重启就行。
咱们拿它跟两个对手比比看。第一个是特斯拉Model 3。Model 3也是运动轿跑,操控顶呱呱,FSD(完全自动驾驶)虽然还没完全放开,但基础版Autopilot已经很成熟了。而且特斯拉超充网络遍布全国,充电方便。但缺点呢?内饰太素了,像毛坯房,隔音也一般,开久了容易累。第二个是比亚迪汉EV。汉EV走的是豪华舒适路线,空间大得能当“床车”,配置堆得满满当当,安全性也顶,刀片电池口碑不错。但驾驶感就偏“买菜车”了,没那么激情,外观也相对稳重,不够“出片”。
这么一比,小米SU7的定位就很清晰了:它不是冲着家用舒适去的,而是瞄准了那些追求科技感、性能和颜值的年轻玩家。你想要一辆能让你在朋友圈“装逼”的车,SU7绝对够格。但如果你更看重稳定、省心、空间大,那它可能就有点“劝退”了。
说到这儿,猫哥我也得实话实说。小米造车,第一款车就卖得这么火,说明大家对国产智能车有多期待。但火得快,风险也大。这次召回,虽然不算是“天塌了”,但也给所有新势力提了个醒:再炫的科技,也得建立在安全和可靠的基础上。不能光靠营销和热度撑场面。
所以最后,猫哥想问问老铁们:这样的小米SU7,你会考虑购买吗?你觉得它是“国民神车”的潜力股,还是昙花一现的“车界网红”?如果是你,Model 3、汉EV和SU7,你会怎么选?评论区聊聊,让猫哥也听听你们的声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