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车圈炸开了锅,埃安RT这波操作简直是把同行按在地上摩擦。花一千抵一万的购车优惠,这不是明摆着要抢市场吗?小鹏M03刚上市就碰上这茬,估计市场部的人现在头都大了。
上个月广州车展上,埃安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销售小哥嗓子都喊哑了,订单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隔壁小鹏展台虽然也不差,但明显气势上就弱了一截。有网友拍到小鹏销售经理盯着埃安展台直摇头,那表情比吃了柠檬还酸。这年头,新能源车市比宫斗剧还精彩,价格战打得跟不要钱似的。
埃安这招"千元抵万"玩得是真狠。表面看是让利消费者,实际上直接把竞品逼到了墙角。小鹏M03刚公布18.98万的起售价,转头就被埃安RT的16.58万(优惠后)啪啪打脸。更绝的是埃安还搞了个"三年免费充电"的附加福利,这谁顶得住?有业内人士算过账,埃安这波促销至少让每辆车少赚两万,但换来的是市场份额的暴涨。难怪有人说这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玩法,可人家埃安似乎根本不在乎短期利润。
小鹏的反应也挺有意思。先是官微发了条"好车不怕比"的硬气文案,转头就在部分城市悄悄搞起了"限时礼包"。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被逼得临时调整策略。最惨的是那些刚提了M03的车主,提车一周就发现自己多花了两万块,论坛里哀嚎一片。有车主调侃说:"买小鹏送埃安,这波血赚。"虽然是玩笑话,但听着就心酸。
技术层面两家其实各有千秋。埃安RT的弹匣电池确实牛,实测续航能跑到标称的95%以上。小鹏的XPILOT4.0辅助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下更稳当,可惜普通消费者更在意价格。现在的情况是,埃安用价格优势把小鹏的技术亮点全盖住了。就像两个武林高手过招,一个突然掏出了加特林,这还怎么玩?
经销商那边的故事更有意思。有销售偷偷跟我说,现在客户进门第一句话就是"能像埃安那样优惠吗",第二句话是"不能我就去隔壁"。最夸张的是有家4S店,为了留住客户当场给总部打电话要政策,结果被区域经理骂得狗血淋头。这年头卖车比卖白菜还难,价格透明得跟玻璃似的,稍微贵点客户转身就走。
这场价格战的背后,其实是新能源车市进入淘汰赛的信号。去年还有几十个新势力品牌,今年能活下来的可能不到十个。埃安背靠广汽这棵大树,现金流充足得很,玩得起这种烧钱游戏。小鹏虽然也不差钱,但毕竟要顾及股价和投资人情绪,不可能跟着无底线降价。这就好比两个人在沙漠里比谁水多,一个带着水井,一个背着水壶,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较量。
最惨的还不是小鹏,是那些二三线品牌。本来想着靠性价比分杯羹,现在连汤都喝不上了。有家新势力的区域经理在酒桌上吐槽:"他们打架我们遭殃,现在展厅冷清得能拍鬼片。"这话虽然夸张,但确实反映了行业现状。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这场游戏越来越残酷了。
消费者倒是捡了大便宜。以前买车要跟销售斗智斗勇,现在销售比亲儿子还热情。有网友晒出购车经历:进店五分钟,销售主动降价三次,最后还送了一堆赠品。这要放在去年,简直不敢想象。但狂欢背后也有隐忧,这么疯狂的价格战会不会影响售后质量?车企总得赚钱,现在亏出去的钱,将来会不会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
说到售后,这里头门道就更多了。埃安虽然价格狠,但4S店数量还比不上小鹏。有位山西车主抱怨,最近的服务中心在300公里外,做个保养得请一天假。小鹏在这方面确实有优势,全国超200家服务中心不是盖的。可问题是,现在消费者选车跟买菜似的,先看价格再看别的,服务网点再多也架不住价格差两万啊。
这场大战还带火了一个新词:"等等党"。意思是再等等肯定还有更狠的优惠。有论坛老哥发帖说:"现在买车的都是勇士,谁知道下个月会不会直接打五折?"这话虽然夸张,但确实反映了不少人的心态。持币观望的人越来越多,车企库存压力越来越大,恶性循环就这么形成了。
行业专家也坐不住了。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的王教授在采访中说:"这种非理性价格战会透支行业健康发展。"话是没错,但车企现在顾不了那么多,活下来才是硬道理。就像两个饿极的人抢最后一块面包,谁还管吃相难不难看?
有意思的是,二手车市场也跟着遭殃。刚买三个月的新能源车,残值直接腰斩。车商们叫苦连天,收车价一天比一天低。有车商在朋友圈发段子:"以前是上午收车下午卖,现在是上午收车下午哭。"虽然是玩笑,但新能源车保值率低的老问题,被这波价格战放得更大了。
这场大战什么时候结束?没人说得准。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车市的游戏规则正在被改写。以前拼技术、拼服务,现在直接拼谁血条厚。小鹏能不能扛住这波攻势?其他品牌会不会跟进降价?消费者还能捡到多大便宜?这些问题,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了。
话说回来,你看好哪家?是选择埃安的"简单粗暴",还是钟情小鹏的"技术流"?或者干脆当个"等等党",看他们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这场大戏,可比追剧有意思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