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市里有个事儿,聊起来特别有意思,那就是平时总是一副高高在上模样的奔驰,居然也开始放下身段,搞起了大促销。
主角就是那台老板们都挺眼熟的MPV,奔驰V级。
这一下可不是小打小小闹,降价幅度听说直接超过了13万,原来指导价快要摸到67万的顶配车型,现在五十多万就能谈下来。
这个价格一出来,很多人都懵了,这比一些国产高端MPV,比如别克世纪的落地价还要便宜,一下子就让不少原本在观望的老板们心里活泛起来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到底是天上掉馅饼,还是一个提前挖好的坑?
花五十多万,就为了车头那个三叉星徽标,这笔买卖到底划算不划算?
咱们得先公平地讲,奔驰这个牌子在国内的号召力确实不是盖的。
在很多场合,尤其是商务接待这种需要讲究“排面”的场景,开一台奔驰V级过去,那个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车门一开,客户看到的是那个闪闪发光的星星标,很多话甚至都不用多说,生意场上的信任感和档次感就先建立起来了。
这是一种无形的价值,也是这么多年来,即便V级有不少槽点,但依然有人愿意掏钱的核心原因。
这降下来的十几万,等于说让你用更低的成本,买到了这张宝贵的“社交名片”。
再往车里看,奔驰在营造豪华感这件事上,确实有两把刷子。
特别是第二排那两个独立的航空座椅,功能特别全,什么通风、加热、按摩都给你配齐了,那个电动腿托完全伸展开之后,你整个人几乎可以平躺在上面,舒服程度绝对不输飞机头等舱。
而且它不光是照顾前排和二排,连经常被当成“后娘养”的第三排,坐垫的厚度都做得相当扎实,据说比以舒适闻名的别克GL8还要厚实,长途乘坐也不会觉得太委屈。
所以单从品牌面子和静态的乘坐体验来看,降价后的V级确实显得诱惑力十足。
但是,咱们买车不能只看表面光鲜,车是用来开的,一动起来,这台奔驰V级的“祖传毛病”可就藏不住了。
不少老车主在网上吐槽最多的,就是它的底盘和隔音。
别看它外表像个豪华的移动会客厅,可真开起来,那感觉更像是一台厢式货车。
底盘调校偏硬,过个减速带或者路面颠簸一点,车里的人能被颠得七荤八素,有车主开玩笑说,后排杯架里放瓶矿泉水,过个坑都能给颠出气泡来。
隔音问题就更突出了,一旦车速上了高速,风噪和胎噪就一股脑地全涌进车厢里,前后排的人想要正常聊天都得扯着嗓子喊,这哪里还有一点商务洽谈的安静氛围?
这种驾驶和乘坐的质感,跟它五十多万的身价实在是不太匹配,也让很多追求实际舒适度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几年前的样子了。
就在奔驰V级还在为自己的品牌光环沾沾自喜的时候,我们中国的自主品牌,特别是在新能源MPV这个领域,已经掀起了一场革命。
你看看现在满大街跑的腾势D9,凭借着可油可电、没有里程焦虑的混动技术,还有那个堪称奢侈的内部空间和配置,每个月的销量都稳稳地站在高位,直接从奔驰和别克这些老牌合资选手嘴里抢走了大块蛋糕。
还有理想MEGA,那个极具未来感的子弹头造型先不说,纯电驱动带来的那种极致的安静和平顺,是奔驰V级这种燃油车从物理结构上就无法比拟的。
人家的车机系统,屏幕又大又流畅,反应快得像智能手机,语音助手能听懂各种方言,还能在车里开视频会议、看电影、玩游戏。
再回头看看奔驰V级的车机,那个屏幕尺寸和反应速度,真的有点像几年前的产物,跟我们国产新势力的产品一比,简直就是两个时代的东西。
在这样强大的对手面前,奔驰V级的降价,与其说是主动出击,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被逼无奈的防守反击。
当然,咱们也不能把奔驰V级说得一无是处,它还是有一些实实在在的优点的。
其中最硬核的一点,就是相对较高的保值率。
根据二手车市场的数据来看,一台开了三年的奔驰V级,还能卖出原价的六成左右,这个表现确实要比很多国产车型好不少。
对于很多把车当作公司资产的老板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意味着几年后换车,亏损会少一些。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就是它背后强大的改装市场。
在北京的一些汽配城,花上不多的钱,就能给V级换上一整套“迈巴赫”风格的外观套件,什么大饼轮毂、发光立标,一通操作下来,那气场瞬间就能提升好几个档次,看起来比加价几十万的丰田埃尔法还要唬人。
这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很多车主买V级就是冲着改装去的,原厂的配置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最后,我们还得算一笔经济账。
这台奔驰V级搭载的是2.0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要加95号汽油,在城市里开,百公里油耗轻轻松松就要上到13升以上,遇到堵车更是没谱。
现在油价这么贵,加满一箱油的开销可不小。
相比之下,一台纯电MPV,在家充电的话,充满一次电可能就几十块钱的电费,跑的路程也差不多。
长年累月下来,这省下的油钱可不是个小数目。
而且,奔驰的维修保养费用也是出了名的贵,毕竟是豪华品牌,换个零件的价格都相当“感人”。
有修车师傅就说,这车要是空气悬架坏了,换一个模块的钱都够买一台小电车了。
所以,总的来看,这次奔驰V级的大降价,对于那些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冲着奔驰这个牌子去,需要它来充当生意场上的门面,并且对车辆的动态表现不是那么在意的消费者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抄底”机会。
但如果你更看重车辆的实际乘坐舒适度、科技配置以及后期的使用成本,那么把目光转向我们现在做得越来越出色的国产新能源MPV,或许能找到一个更符合你需求、性价比也更高的选择。
毕竟,时代真的变了,车头那个标虽然重要,但车子本身好不好用,或许才是更应该关心的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