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新车钥匙,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朋友圈晒照、带朋友兜风,然后一头扎进崭新内饰里深呼吸一口“新车香”。可且慢,这世上没有比新鞋更容易磨脚的新车。新车养护要讲究门道,老司机用血泪换来的十条指南,够你把这份“第一感动”延续得又长又久。
首要任务就是安上“电子保镖”——行车记录仪。别嫌多余,没装它你只防小偷,装了才算防命。哪些配置才靠谱?能拍清前车车牌的高清夜视款。前档贴膜后务必将吸盘换成粘胶,别等高速路上突然掉下来你才明白什么叫现实版“飞来横祸”。
说起磨合期,很多人不以为然,有人觉得厂商都可以4000转测试出厂,咱们自家就放肆吧。其实,新鞋子能蹦跶但不代表你应该满地跑。新车头三千公里,转速别随意起飞,尤其熄火重启、低温工况下更要温柔。手动挡要勤换挡,自动挡少地板油。磨合这东西是让零部件彼此熟悉,急躁只会换来早衰。
刚出4S店,新车往往油表只剩三根毛,厂商就是防你开远路溜号。赶紧拐进加油站,把肚子填满。电动党也得未雨绸缪,三大主流充电APP——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统统装好。别等进了偏僻地儿才傻眼,想起原厂自带导航上一片空白。
贴膜全靠眼力,一分价钱一分货。前档膜用70%透光率的正品,防止夜路看个大雾,“看得清”才叫安全。手机自测小技巧:打开闪光灯,隔着膜照射,光线散射不厉害才能及格。侧窗膜想省钱可以留单面,后窗别贴——尤其带电热丝的后风挡——贴了揭下来就是一地伤心。
有些司机爱惜新车,车身条形码、新车贴纸都舍不得扯下。其实那些小标签沾久了反而渗进漆面。买罐除胶剂,银行卡刮板一抹,干净不留伤痕。刀片快归快,手一抖就是补漆冤枉钱。
必备物件别光图样子。挪车电话推荐翻盖式,防止小广告骚扰。灭火器要挑带压力表的1kg款,真正应急用得上。手机支架巧妙卡在出风口,中控台上别摆貔貅水晶,急刹时分分钟变暗器。
发动机舱得勤快点打开看看,尤其电瓶接头。库存半年以上的车电瓶桩头往往松动。21号梅花扳手顺时针拧实,拧到晃不动为止。别全指望4S店,他们才不急,你趴窝了保修单又多填一笔。
电子功能熟悉五项:前挡除雾、自动启停、胎压复位、驾驶模式切换、应急双闪。建议提车当天销售陪练一遍,别信糙纸说明书,等急了抱着手册翻半天,窗外早被大风大雨霸屏。
随车文件、应急工具打包放副驾脚下。三包手册、保险单、三角警示架都备齐。甭管是不是影响美观,关键时刻你能闭着眼找出来比啥都强。临牌期间别光奔主路,市区、国道、土路轮番试,听听悬挂响不响,底盘抖不抖,及时返厂处理。新车问题往往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集中暴露,错过就得自己埋单。
最后,不妨就把新车当作一场马拉松的起点,而不是一百米冲刺。新车天天开、心疼地用、细致地养,它就回报你一个平顺安心的明天。玩命炫耀风头一过,最后还不是鸡飞蛋打?人在路上,脚下有门道,车轮才能越转越顺。车既是爱物,更该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希望你和它,常安无恙,四季畅行。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