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曾经售价60多万的德系旗舰途锐终端价跌至43万,月销量却只有269台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一辆能与宝马X5硬刚的车,如今连竞争对手的零头都卖不到?这背后是中国消费者对豪华定义的彻底改变——品牌认知断层、产品思维代差、用车成本高昂、服务体验落后,四把刀叠加让途锐陷入绝境。花43万买车的人,要么要品牌撑场面,要么要家庭智能体验,而途锐引以为傲的机械素质和托森差速器,恰恰是新时代用户最不在乎的。正如嘉宾所言:“这不是诺基亚不好,而是时代变了。”未来,中国豪华SUV市场将属于那些能提供“看得见的品牌溢价+摸得着的智能配置+算得清的用车成本”的玩家,传统车企若不彻底拥抱智能生态,终将被市场抛弃。
主持人:诶你最近刷汽车圈没?有个事儿我真惊了——途锐,那个以前卖60多万的德系旗舰,现在终端价直接干到43万多,结果月销才269台,11月就要停供中国市场了!你说这事儿正常吗?你第一反应是不是也觉得‘这车咋了’?我那天看到评论区都在喊‘大众高端梦凉透了’,我寻思这背后肯定没那么简单,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聊聊,为啥一辆曾经能跟宝马X5硬刚的车,现在连人家零头都卖不到?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价格都快跟揽境一个价了,还卖不动,太反常了?
嘉宾:说实话我第一反应也是‘这不可能啊’,但数据摆在那儿——8月宝马X5卖了4607台,理想L9也卖了3760台,途锐269台,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你想想,43万多买个大众标,跟40万出头买奥迪Q7、55万上宝马X5入门款比,你说消费者会怎么选?这根本不是价格问题,是品牌认知的断层。你有没有那种朋友,明明预算够,但死活不肯买大众标豪华车,就因为‘开出去没面子’?这就是50万级用户70%看品牌标的现实。你要是我,你会为了省那几万块,买个‘顶配大众’吗?
主持人:我懂你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大众标撑不起50万’这事儿。但咱别急着下结论,你想想,途锐以前可是靠‘德系品质’和‘进口身份’吃饭的,怎么现在连‘低调奢华’都卖不动了?我记得你之前说过,中国消费者要的豪华,不是‘内敛’,而是‘能看见的科技+能炫耀的品牌’,对吧?那现在理想L9、问界M9这些新势力,不就是把‘冰箱彩电大沙发’直接摆到台面上,还带智驾、带大屏、带生态,消费者一上车就感觉‘哇,这车真懂我’。途锐呢?还在用10.1英寸小屏、物理按键、L2级智驾,连座椅通风都要选装——你坐进去会不会觉得‘这豪华感在哪’?
嘉宾:对,这就是产品思维的代差,说白了就是‘用功能机思维做智能机’。你想想,2025年了,花43万买车的人,要么要品牌撑场面,要么要家庭智能体验,要么要科技感。途锐给的‘机械素质+真皮真木’,恰恰是这些人最不在乎的。就像你朋友想买个手机,你给他推荐个诺基亚,他肯定说‘你疯了’——不是诺基亚不好,是时代变了。途锐的托森差速器、空气悬架确实牛,但普通用户根本感知不到,反而是理想L9那块15.7英寸大屏、问界M9的激光大灯、NOA城市领航,一上车就能‘哇’出来。你是不是也觉得,现在买车,配置得‘看得见摸得着’才叫豪华?
主持人:我完全同意,而且这还不只是配置问题,还有用车成本——你算过没?途锐2.0T市区油耗12L+,95号油8.5元/L,跑100km得102块。理想L9增程版馈电油耗6.9L,续航1300km,算下来成本差一半!保养更吓人,途锐小保养2000+,大保养破万,一年养车成本3万起步。你要是我,每个月工资刚到手,看到账单上‘养车费3万’,会不会觉得‘这车是来吸血的’?新势力电车保养几百块,还能用换电、快充,你说这对比,是不是太残酷了?
嘉宾:没错,这就是‘四面夹击’——品牌撑不起、产品跟不上、成本压不住、服务还拉胯。你想想,途锐经销商现在试驾车都缺货,销售连托森差速器原理都讲不清,售后配件等两个月,这服务体验跟理想、问界的直营模式比,简直是‘上个世纪’的玩法。经销商自己都不想卖,宁愿推你买途昂、揽境这些走量车,途锐就这么被‘内部放弃’了。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你想试驾个车,结果销售说‘没车,等下周’,你是不是立马就没兴趣了?这就是渠道的致命伤。
主持人:所以你说,途锐这次崩盘,是‘品牌、产品、成本、渠道’四把刀叠加的结果,每一刀都不致命,但加起来要命。那问题来了——如果给你43万预算,你会选途锐当‘绝版收藏’,还是加钱上BBA,或者投奔理想/问界?我猜你肯定选后者,对吧?但咱也得承认,途锐对‘机械控’还是有吸引力的,托森差速器+空气悬架,越野脱困能力确实强。不过问题是,2025年了,愿意为‘纯机械素质’买单的人,是不是太少了?你身边有这种‘死忠大众粉+机械原教旨主义者’吗?
嘉宾:说实话,我身边真有这种人——就爱德系底盘质感,不在乎屏幕大小、智驾级别,觉得‘车就是车,不是手机’。但这些人是极少数,而且11月就停产了,后续零配件、保养都可能成问题,真不建议当第一选择。你想想,要是你买个车,结果两年后修个大灯要等两个月,是不是很糟心?大众其实早年想过国产途锐,跟途昂共线生产降成本,但怕‘国产=掉价’,最后放弃了。结果呢?坚持进口,价格降不下来,配置上不去,被市场抛弃得更快。反观宝马X5长轴版国产,加长、堆配置、降价,销量稳稳碾压。你说这是不是‘大象转身’的难度?
主持人:我懂,这就是传统车企转型的困境——想守住‘高端形象’,结果被市场打脸。不过大众也不是没动作,据说要推个叫‘ID.8’的新车,跟小鹏联合打造,2026年上市,纯电定位,要取代途锐。你觉着这能成吗?ID.8是电动车,跟燃油版途锐完全是两个物种,能不能延续市场地位,真得打个问号。你要是大众,会怎么设计ID.8?是继续走‘德系机械’路线,还是彻底拥抱‘智能生态’?
嘉宾:我觉得大众必须彻底拥抱‘智能生态’——不然ID.8就是另一个途锐。你看理想、问界,人家不光卖车,卖的是‘家庭智能生活’,是‘科技体验’,是‘服务闭环’。ID.8如果还想着靠‘德系品质’撑场面,那结局可能比途锐还惨。不过话说回来,大众有品牌基础、有渠道网络,要是真能放下身段,跟小鹏合作把智能化、服务体验做上去,说不定还能杀回来。你觉着呢?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我们看到ID.8月销破万,然后说‘大众终于懂中国了’?
主持人:我挺期待的,但说实话,转型哪有那么容易?就像你说的,‘大象转身’难啊。不过至少途锐的失败给所有传统车企上了一课——中国豪华SUV市场,早就不是‘进口=高端’‘大品牌=好卖’的时代了。消费者要的是‘看得见的品牌溢价+摸得着的智能配置+算得清的用车成本’。途锐那套‘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欧洲老套路,在中国市场根本行不通。你是不是也觉得,以后买车,品牌、智能、成本、服务,缺一不可?
嘉宾:完全同意,而且这不仅是途锐的问题,是整个传统车企的挑战。你想想,如果连大众这种巨头都搞不定,那其他品牌呢?不过话说回来,这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好处——选择更多了,价格更透明了,体验更丰富了。你有没有觉得,现在买车,不再是‘买个标’,而是‘买个生活方式’?
主持人:对,这就是时代的变迁。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祝你有个愉快的一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