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谁在重塑高端新能源标杆?
聊到新能源车,其实我们很容易达成一个共识,就是技术已经成了成败的分水岭,无论设计多酷、配置多高,但凡核心技术不够硬,结果注定差强人意,既然都在拼技术,这里面的门道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我觉得,真正能叫板高端的新能源车,不只是把参数堆高,而是敢于提出新体系新思路,甚至反向倒推传统标准,然后行业才能不断突破自我边界,比如最近很火的智己LS9,正好是一个典型例子。不只是它亮相央视、首发订单破8000台,更耐人寻味的是,它背后的那套自研技术逻辑,正悄悄拉高了整个赛道的准入门槛。
包括增程系统、数字底盘等技术,这两年大厂都在卷,可是,大家的做法差别还蛮大。智己LS9的特点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它敢于从底层做自我颠覆。比如动力部分,不是单纯把电池做大、功率拉满就完事,因为这样不仅成本高,说到底体验也未必最优。智己选了“恒星超级增程+灵蜥数字底盘”这个组合,看上去平平无奇,可是细究下来,无论能耗还是性能,还真在行业里拔得头筹。
先说说动力吧,像目前不少主流增程车,虽然理论能量输出不低,但是实测百公里加速都得5秒多、甚至6秒开外,然后整体油耗又高、发动机杂音大,用久了很容易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用户焦虑。智己的做法相对新鲜。其1.5T黄金增程器,是为高效发电量身定制,本质上是“发电机优先”而非普通“发动机+发电”。最有意思的是,别家往往直接外采动力单元,智己却从涡轮、燃烧室、NVH噪音到智能控制,完全一体自研,油耗做到了6升/百公里,还能实现百公里加速4秒,甚至于,整套动力响应和百万级豪车相当。
光讲动力还不够。底盘体验也是硬通货。如果你开个超5米长的SUV,市区转弯转不过来、地库一把不能掉头,再好的加速都白搭。智己LS9配了灵蜥数字底盘,现在已经迭代到3.0版本,这当中有很多技术突破。最小转弯直径4.95米,在5.2米车身上能做到这么小的“掉头半径”,实属罕见。理由很简单,因为数字底盘每次响应都经过AI自适应调节,比如自动修正侧倾、实时抑制叠加振动,甚至根据用户驾驶习惯实时学习。拿市面上高端SUV对比,例如宝马X5,它刚性底盘调校一直是标杆,可LS9通过数字算法的“加成”,让庞大的车身同样开起来灵活自如。
如果只看性能,其实还不算最难,难在舒适性和日常体验能不能均衡。智己在这方面也下了功夫,比如车内4D机械按摩座椅,带来接近豪华行政座舱的体验,降噪技术升级后,哪怕高速行驶或者恶劣路况,配合B&O顶级音响,也能让车内乘员安静听歌。其实这些细节,才是高端用车的决定性分差。也难怪今年中国汽车消费者协会一项调研显示,超六成车主购车更愿意为底盘舒适和静谧体验买单,而不仅仅看动力强弱,这也从侧面呼应了智己LS9的产品路线。
然后我们再拉长时间轴看会发现,自主品牌能有这样的技术底气,其实有深层原因。单靠“堆料”拉高规格,不可能持续领跑,总归会撞技术天花板。反观智己,尤其是LS9背后那套自研体系,不只是软硬一体、智能联控,还能和未来车型拓展做底层共享,这才是真正的“功夫在车外”。以智己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为例,已经突破43亿元,相比很多新势力品牌年投入,直接翻一倍有余。持续大额投入,叠加自主迭代能力,决定了“下场即有杀手锏”。
市场的认可也很现实,毕竟订单破8000台只是开始。高端新能源赛道还在持续升级,比如比亚迪、理想这类玩家,也都在挑战更高端、更智能。最近,有车主分享自家新能源SUV,长途自驾高速切换纯电和增程,几乎感受不到动力切换和抖动,说明整个行业已经从单一性能比拼,走向用户体验的全方位较量。这才是“技术平权”的终极奥义。无论哪家技术上新,总能反过来倒逼对手进步,用户自然成为最大赢家。
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生命周期,所以只有不断创新、复盘和自我否定,品牌才能始终站在行业前列。智己LS9已经证明,技术突破不是孤例,而是一种体系。今天的高端新能源市场,谁能成为下一个“规则制定者”?国产品牌会不会一个接一个,接棒成为全球舞台的新标杆?这个答案,或许很快就会揭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