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帮邻居王哥去检测站取年检报告,候检区里三五个车主凑在一起,聊的全是“年检取消”的事。 有位开SUV的大哥信誓旦旦地说“网上说今年年底就取消年检”,旁边有人跟着附和。 这种场景在全国各地的检测站几乎天天上演。
,交通运输部早已明确辟谣。
年检是安全底线,2025年不会取消。 不过,202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规,确实带来了远超许多人预期的改革力度,其核心是“精准减负”而非“简单取消”。
对于大多数私家车主来说,最直观的感受是年检周期的大幅优化。
新规明确,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9座及以下,面包车除外)在前6年免上线检测的基础上,车龄在6-10年间的车辆,从原本需要三次上线检测(第6、8、10年)调整为仅需在第6年和第10年进行两次上线检测。
车龄超过10年的,每年检验一次;而以往需要每半年上线一次、让老车主流泪的15年以上车龄车辆,现在也改为一年一检。
全国有超过2000万辆老车因此受益,一位杭州车主算过一笔账,他的一辆2018年注册的车,原本2024年需要检测,在新规下可以延长至2026年,直接省下了两次检测费用,至少600元。
除了周期调整,检测流程本身也变得更高效、更科学。
对于燃油车,新规取消了以往可能对车辆传动系统造成损伤的“滚筒测试”等动力检测项目,全面转向OBD检测(车载诊断系统测试)。
这种方式通过读取车辆自身电脑的数据进行判断,不仅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也减少了对车辆的潜在损耗。
超过70%的检测站已开设周六服务,并支持通过“交管12123”手机APP预约检测时段,平均排队时间从过去的2-4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左右,有效解决了“排队三小时,检测十分钟”的痛点。
针对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新规设立了更具针对性的检测项目。
新能源车免除了尾气检测, 动力蓄电池安全被列为重点检查项目,检测内容涵盖充电温度(例如,磷酸铁锂电池要求≤65℃,三元锂电池要求≤60℃才算安全)、电压均衡性以及高压线束绝缘性等关键指标。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则需同时接受尾气检测和电池安全检测。 不少检测站还专门设置了新能源车检测通道,进一步缩短了等待时间。
电子化服务的普及让车主少跑腿成为现实。
现在,车主可以通过“交管12123”APP直接申领电子检验标志,无需再粘贴纸质标志在车窗上。 异地年检也无需再回到车辆登记地开具委托检验手续,实现了全国通检,这对于长期在外地工作或生活的车主来说尤为便利。
部分地区甚至试点推出了“信用免检”服务,连续三年无违章记录的车辆可申请免上线检测,以及“上门检测”等创新服务模式。
新规并非对所有车辆和情况都“网开一面”。
面包车由于其主要用途和安全性考虑,不享受周期放宽的政策。 对于发生过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的车辆,以及存在非法改装的车辆,年检要求依然严格。
对于车主而言,顺利通过年检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细节。
年检前必须处理完所有交通违章记录,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需要备齐的材料包括送检人身份证、车辆行驶证原件以及有效期内的交强险保单(电子保单同样有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