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正开着一辆MPV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时速已经飙到了130公里。突然,前方出现一团浓雾,能见度瞬间降到了不足十米,而就在这时,你的车机系统发出刺耳的警报声——正前方有一辆紧急刹停的大货车!你的心跳骤然加速,但还没等你踩下刹车,车子已经自动完成减速、避让、稳定车身等一系列操作,整个过程不到两秒钟。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岚图汽车CEO卢放亲自“蒙眼实测”的真实画面。
这位车企掌门人选择在封闭场地里摘下护目镜,把生命完全托付给自家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当测试车辆以130km/h的时速冲向障碍物时,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在毫秒间完成感知、决策、执行三重考验,最终让这辆MPV稳稳刹停在距离障碍物仅1.5米的位置。这个惊险的测试背后,藏着岚图汽车提出的“智驾安全五星标准”——一套要改写行业游戏规则的安全守则。
一、当MPV遇上智驾,为什么安全必须“加码”?
你可能觉得奇怪:现在满大街的新能源车都在宣传智能驾驶,岚图为何要揪着“安全”不放?答案藏在MPV的特殊属性里。这类车比普通轿车更宽更长,满载时重量超过3吨,遇到紧急情况就像“移动的城堡”突然失控,后果不堪设想。更关键的是,MPV的使用场景往往带着全家老小——高速长途、商务接待、城市通勤,哪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闪失。
去年某地高速上,一辆MPV因未能及时识别前方散落的轮胎,导致连环追尾的新闻还历历在目。岚图工程师团队拆解事故车辆时发现,当时的智驾系统在时速超过80公里后,对异形障碍物的识别率骤降到60%以下。这直接催生了他们的“全目标识别”技术突破:通过192线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的融合感知,哪怕是横躺的自行车、破损的纸箱,甚至是突然闯入的动物,系统都能在0.1秒内完成三维建模。
二、五星标准拆解:智能驾驶的“生存指南”
岚图提出的五个“全”标准,就像给智驾系统定制了五道保险栓。首先是全时速覆盖,从堵车时的龟速蠕行到高速上的疾驰,系统都要能刹得住。这背后是岚图ESSA架构的功劳——当车速达到130km/h时,IPB集成制动系统能在150毫秒内输出最大制动力,比人类反应速度快了整整3倍。
更厉害的是全方向防护。传统AEB只能应付正前方的危险,但岚图给车尾也装上了“眼睛”。今年初在重庆山路测试时,一辆突然倒车的皮卡从后方逼近,LOCP侧向防碰撞功能立即启动,不仅主动修正方向避开碰撞,还同步开启了双闪警示后车。这种“眼观六路”的能力,得益于全车23个传感器构成的360°防护网。
说到全天候作战,今年春节期间的暴雪测试堪称经典。在零下25℃的哈尔滨,工程师往测试车前扔雪球、泼冰水,刻意制造恶劣环境。结果发现,乾崑智驾的激光雷达能穿透密集雪片,毫米波雷达则不受水雾干扰,双系统互为备份的设计,让车辆在能见度不足5米的暴风雪中依然保持安全车距。
三、藏在硬件里的“安全密码”
很多人不知道,岚图梦想家的刹车踏板下藏着行业首个“双保险”机制。当系统检测到碰撞风险时,不仅会启动常规的电子制动,还会通过电机反转产生额外阻力。这相当于给刹车系统上了双重锁——今年4月,某竞品车型在类似测试中出现刹车助力失效,而岚图的这套设计恰恰规避了这个致命缺陷。
更令人叫绝的是他们的“预判式安全”。搭载的GOD网络可不是简单的障碍物识别,它能理解整个交通场景的逻辑关系。比如识别到前方公交车靠站时,系统会提前监测右侧非机动车道的电动车动向;当发现左转道有车辆跨实线变道时,PDP网络能预判对方可能存在的“鬼探头”风险。这种类人思维的决策能力,让智驾系统不再是冰冷的代码机器。
四、安全平权背后的行业暗战
卢放在提出五星标准时说过一句大实话:“不能保证安全的智驾普及,就是在给马路埋雷。”这句话直指行业痛点——某些车企为抢市场,把尚未成熟的技术包装成“自动驾驶”,导致消费者对系统能力边界的认知严重错位。
岚图选择用“安全白盒化”破局。他们首次公开了AEB启动的详细参数:包括障碍物尺寸阈值(小到30cm×30cm)、制动介入时机(最晚不超过碰撞前1.2秒)、系统冗余度(双芯片同步计算)等核心数据。这种透明化做法,倒逼整个行业从营销话术转向技术硬实力比拼。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岚图公布五星标准三天后,三家头部新势力不约而同地宣布升级AEB系统。这场没有硝烟的安全竞赛,正在重塑智能驾驶的竞争格局——当行业集体卷向“130km/h刹停”时,最终受益的将是每一位道路使用者。
五、未来已来:安全才是智驾的起跑线
3月31日,岚图车主们陆续收到OTA 2.0升级包。家住杭州的李先生发现,新增的泊车代驾功能不仅能自动寻找车位,还能识别地锁状态;而eAES紧急避让系统在一次高架匝道会车时,果断选择压线避让而非急刹,这个充满“人性化”的决策让他直呼惊喜。
这些细节印证着岚图的底层逻辑:真正的智驾安全不是堆砌硬件参数,而是让技术理解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就像他们的工程师说的,“我们要教会汽车怎么在洒水车喷出的彩虹里看清路,怎么在放学的小学生群里找到安全路径”。当智能驾驶系统开始具备这种“生存智慧”,或许某天,人类驾驶员真能放心地把方向盘交给AI——当然,前提是每个车企都像岚图这样,把安全刻进技术基因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