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岚图汽车的港股上市路径,居然能用“速度与激情”来形容呢?
刚刚出炉的新晋港股宠儿,让人忍不住要掏出放大镜仔细琢磨一下,背后到底藏了什么玄机。
话说,今年还不到十月,岚图汽车就已经向港交所递上了招股书,独家保荐人还是中金公司,东风系大佬在旁边做坚实后盾,这一幕怎么看怎么像主角光环外加豪华配置上身。
其实咱知道,车圈江湖讲究的就是“快、准、稳”,这次岚图的操作,基本没给吃瓜群众反应时间——41天,完成重组到递表,全程飘逸,连“拖延症患者”都得自愧不如。
这一系列骚操作背后,是东风集团的深谋远虑,还是新能源行业刺激大潮下的生猛反应?
谜团一个接一个,今天咱就来一波抽丝剥茧,扒一扒岚图汽车凭啥能在港股上市赛道上偷偷加速冲线,还顺便蹦出个净利润4个亿,堪比“低调的有钱人”。
讲到岚图汽车,得先捋捋它的身世。
2021年才成立,说白了算是东风集团一手带大的“亲儿子”,高端新能源标签贴得明明白白。
招股书里一溜排下来,东风公司死死抓着持股90%左右,绝对的一家之言,旗下各种投资公司、小伙伴们凑热闹也来玩一把资本拼图。
董事长卢放兼职CEO,把控战略、产品研发、业务等等大权,明显算是自家人撸自家袖子的路数,没点“狐假虎威”的底气哪敢在港股这么“招摇”。
不过别看阵势大,岚图汽车一路跑下来,其实也有点“偏科”。
最拿得出手的,居然是MPV梦想家这一款车,销量占比直接“爆灯”,今年前7个月的销量占比干脆冲到六成,堪称产品线里的“大头兵”。
轿车和SUV端着碗也在往前挤,可销量就像手机里的待办清单,怎么看都没多大起色。
轿车追光系列2024年占比不足7%,今年前7个月更是只有2.65%,差点就“掉队”了。
这一点,颇有点让人琢磨:岚图汽车,是不是把所有筹码都押在MPV这颗“白菜”上了?
如果说MPV梦想家就是岚图的“压舱石”,那么同类新势力车企的比拼就像打游戏抢人头——人家零跑汽车半年交了六万辆,小米、小鹏也能四万+,理想、蔚来也三万收尾,岚图这1.5万辆的数据,算不上太亮眼。
产品矩阵虽说串起来,价格带也覆盖了20-50万,怎么看也不像“盲人摸象”的产品布局,但真要跟头部玩家一比,差距都写在了数据表上。
咱可以理解,MPV梦想家主打高端客户,“奶爸神器”“商务首选”这些标签贴得风生水起,可新能源车市场多元化趋势那么明显,只靠单一车型撑场面,真能长治久安?这问题搁谁心里都得打几个问号。
不过打脸速度也是快,岚图今年前7个月竟然盈利了——净利润高达4.34亿元,经营现金流转正,蹭蹭一下就超越了不少“新势力朋友”。
同行的数据一对比,岚图的毛利率高到让人眼热,2022年只有8.3%,到今年7月底直接飙到21.3%,已然是新能源车企里的“优等生”。
国内同类车企,赛力斯能做到26%,岚图紧随其后,理想、小米什么的也就18%左右,一下跃升成“高分选手”。
你说这么高的毛利率,哪里来的?
其实前面说到依赖MPV车型,成本效率高,定位又准,这部分利润率自然能鸡犬升天。
可要是明后年其他车型放量,能不能守住这个高毛利,那就看市场和研发给不给力了。
再说说研发,岚图每年都舍得砸钱研发,去年一年投入20亿,到今年仅七个月又多花了11.96亿,团队2600多人,大约占到员工总数37%。
要说研发是公司未来的“护城河”,岚图这股子狠劲倒还真是下血本——比起那些挣扎生存的新势力,小厂根本不敢这么硬气。
不过,这么大手笔,也不是没有副作用。
如果产品更新跟不上市场变化,难保投资就会变成“打水漂”。
而且造车圈向来讲究是“卷中卷”,技术得升级,服务要跟上,用“机海战术”一味炸场子,万一用户反感,还不是白忙活——这背后的隐忧永远在暗处嘀咕。
目前公司打算未来每年推1-3款新车,到2026年达到六到九款产品,听起来宏伟,万一产品同质化严重,被用户嫌弃“审美疲劳”,也得小心市场脸色忽晴忽雨。
拉回来看,岚图汽车虽然规模还不算车企“第一梯队”,但从盈利和毛利率来看,绝对是“闷声发大财”的那种类型。
想当初新能源车企还在为“亏本赚吆喝”掉头发,现在岚图能赚钱,还能做到现金流为正,本事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话说回来,如今新能源赛道竞争太卷了,用户可不会光被高毛利率、净利润唬住眼。
大家还要看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售后口碑,甚至品牌调性和社会责任。
这些东西,才是让岚图能不能走远的真正底色。
别只在财务数据里“跑分”,现实市场才是“真刀实枪”。
写到这还得唠唠求“稳”。
产品矩阵得多元化,别被单一车型锁死。
轿车和SUV那边,追光系列已经有点掉队了,未来岚图上市之后,无论是资本还是市场,恐怕都希望它能往宽处走点心思。
想靠“奶爸神车”撑起一片天,这路子终有天花板。
只有不断拓展新圈子、撩到更多客户,才不至于被市场抛弃。
从内部管理来说,岚图目前还是东风集团主要控股,这种强势“亲爹”风格,利好是资源与团队都能集合最大效益,但一旦集团战略调整,或者业务模式拧巴,也容易让岚图在独立发展上遇阻——这也是很多老国企改新赛道时最怕踩的坑。
还有研发费的实打实投入,虽然是行业老话“下重金才能抢先机”,但对于岚图来说,研发的有效转化率究竟能达到多高,还得看技术落地速度。
行业竞争太激烈,技术快半拍就被别人甩到后面。
眼下新能源热点频出,政策扶持与资本押注都在不断切换风向,但造车不只是烧钱,更需要产品扎根市场,用户买账才管用。
说一千道一万,岚图冲上港股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净利润漂亮,毛利率高,最后能不能“持久耐看”,就得看产品能否形成“口碑自循环”。
这一局,谁都不敢打包票。
话说起来,岚图这波“港股上市+高盈利+重研发”,就像是车圈里的职场逆袭,原本以为只能在角落里默默发力,结果突然一波猛冲成了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但反观整个新能源汽车赛道,能跑出来的永远只有几个“爆款”,大多数玩家还在找方向、拼命活着。
岚图,值不值得资本下一步加注?
是不是新能源领域里的“大黑马”?
又或者会不会被头部新势力拦在“冠军门外”徘徊?
这些问题嘛,市场自己会给答案。
人说“造车难,比登天还难”——但难也有人天天往上爬,不怕挑战。
岚图这步棋,已经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下一步怎么走,不仅考验管理团队智慧,群众的选择更是关键一环。
咱不是股评专家,也不懂太多高深数据,但有一点还算信得过:市场看重的,从来都不是一时的风光,而是穿越周期的实在能力。
你说呢?
新能源造车这场“大逃杀”,你更看好岚图还是别家?留言唠唠,说不定下期就点你名字开篇。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