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泛亚碰上一位同行,她问我,这个别克L7,真的值那个价吗?我只好笑着摇摇头,心想:暗线里也许要再平衡点,要不然价格一翻一番,买的人也会折腾。
刚试完,就被拉到车边转了个圈,手感真不错,座椅质感比想象中好很多,特别是那个招牌的座椅泡沫,坐上去舒服得不像是在开车,更像是在坐沙发。
关于价格这事,估算——不太敢定死,比如说现场实际花费,厂商报价+利润空间大概在28-33万(样本少,体感估算)。我猜:单看配置,除了贵族版本(Avenir)之外,实则应该让它不要超过30万的门槛。如果真定在这个范围,我觉得它还是蛮有竞争力的。可是你说,这车到底值不值这个价?我心里一直在打问号。
对比:用它和同价位的理想L6或者飞凡F7一比,最大的差别其实在对生活的贴合上。飞凡F7我觉得底盘更硬一些,运动感强,但反应快,也有点晃,同价位里,宗旨不同。至境L7则在底盘上更温柔,偏舒适。你问我:你更喜欢哪个?我还真说不出口。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发现那天拍的照片里,有个细节——挤在一旁的轮胎标签还在,显得特别新,就像还没上过天。说明厂家在调校上,花了不少心思。可我心里总觉得,能不能在不牺牲成本的情况下,把旗舰整个提升点?毕竟用料虽说能看得过去,但感觉总差那么点火候。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段先按下不表)突然想到,别克在这个级别一向不擅长狠砸料子——他们更懂得打磨感受,轻微妥协会换来更亲民的价格。那为啥这次彩排么?难不成是面向更广的市场?还是研发新套路,想把底子做扎实点?但是,有没有可能,这样的折中设计,反而丢了点应有的豪华感?我总觉得,越做越像平价大佬了。
我还记得修理工跟我说:兄弟,那台车真不错,底盘的连续调校让我觉得不像普通的。我心里琢磨:你说,厂家到底在追求什么样的用户?平衡体验?还是追求极致的性价比?我觉得,供应链博弈其实很微妙。就像吃饭,要用心调料,但不能把所有的料都放进去,否则味道会跑偏。对吧?问题来了:这车会不会太稳了,反而少了点冲劲?或者,这才是它的优势——脚踏实地,舒服用心。
我不得不问:你觉得,这样的配置,真的能打动大众吗?还是说,还是得靠点套路才能出奇制胜?比如说那个智能辅助——我看了,是真的挺顺滑的,但或许人家还在调试阶段。有时候我在想,辅助系统能带给操控什么变化?是不是还能改善80%的突然想拉手刹跑偏的问题?但我又偏偏觉得,像这样的系统,要真正好用,不光软件硬件配合,还得有人情味。
这车给我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熟悉是:它是别克,传统的舒适派,家族里的大块头。新鲜是:配备了最新的动力——真龙增程,心想:这真龙是不是一种品牌效应?还是厂里硬拼的硬核技能?反正我是觉得,这个增程器不差,至少不用担心续航焦虑(估算:50公里续航用电,剩下的就靠油,合算点),比起真油车,多了点默默无闻的安心感。
你有想过,它的自动驾驶辅助到底克服了过去的哪个硬伤吗?我觉得,如果能顺畅且不突兀地帮你减压,才算有点工具性。至于我自己,偏爱那种用到极致的感觉,可能我对这一块的期待过高。这个系统虽然滑顺,但我心里还是有点要不再调优点的想法。
说到这,我想起一个问题:这车的真正卖点在哪?是调校?是舒适感?还是那点豪华感?其实我觉得,用料的那点标签已没那么重要,更关键的是它的整体平衡。就像厨师做菜,再好看的食材也要搭配得当,才能端上桌。
我会不会太挑剔?也许。但我也在想,这个市场,哪个品牌能做到完美呢?——普通人买车,也不追求完美,只要好用、耐用、没大毛病,就挺好了。
在结束前,我其实还在想个问题:你会不会认为,未来的车,就是要悄无声息地帮你解决问题,而你只需要享受那份静和稳?这台别克L7,能不能成为那种隐藏实力派的代表?还是说,它只是在看起来很温柔而已?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了个奇怪的猜测:如果未来车都像它一样用料扎实,底盘稳,那是不是豪华其实就是那份踏实感,不必多看那些花哨的配置?不过我没细想过,这个猜测到底准不准确——也许,未来也许会变得更温暖,更人性化。
站在试车场的角度,我看到的,除了车的细节,更像是在猜测一个未来。你说,要不要为了跟风跟火热的市场,把价格拉得太高?还是,要稳稳贩个真材实料,让人能用两三年不后悔?这,是我常常在看的局。
反正,要我说,这台车在我心里,还是挺期待的。可是市场你猜,它真的能火吗?或者,消费者真的能看懂?我心里其实还藏着一个小疑问:是不是,汽车的豪华,其实早就不在材质,而在那一份用心。
这就是我对别克至境L7的点滴感觉……可真实的最后悔的,也许就是:我还没有摸到它所有的心思。你们说,未来的车会变成怎样?能不能更细腻?或者,真的是我太挑剔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