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李阿姨前阵子换了辆新电动车,粉粉嫩嫩的,看着挺精神。我多嘴问了句啥牌子,她说叫小玛,我一愣——这牌子咋从没听说过?再看看小区停车棚,好家伙,各种没咋见过的牌子扎堆,雅迪爱玛这些老面孔反倒少了。这是咋回事?难不成现在买车的人都不认牌子了?
细琢磨才发现,还真不是不认牌子,而是认的东西变了。以前大伙儿买电动车,瞅着电视广告打得响,明星代言多,就觉得靠谱。现在呢?精明着呢,谁还管你请了哪个明星,就看你这车到底能给我解决啥问题。这年头过日子,哪家的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花出去得有个响儿才行。
李阿姨跟我唠起换车的事儿,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她说原来那辆车是大牌子没错,可骑起来真遭罪。车身死沉死沉的,每次推进电梯都费劲,电池更别提了,拆下来搬上六楼,胳膊疼得抬不起来。有次下雨天电梯坏了,她硬着头皮扛电池爬楼,爬到三楼就歇了两回,差点没背过气去。
换这个小玛就是冲着轻便去的。李阿姨说,这车整体重量才四十多斤,电池拿下来跟拎个公文包差不多,她一只手就能提起来。而且还有个自动驻车功能,停在坡道上也不溜车,以前停菜市场门口那个坡,得找块砖头垫着,现在直接停下就得,踏实。
更让她满意的是手机能跟车连上,要是忘了锁车,手机马上就响。上礼拜去超市买菜,人一多就忘了锁,刚走到肉摊子那儿,手机就嗡嗡响起来提醒,她赶紧跑回去,车还好好停在那儿。李阿姨说,这功能真解决大问题,她就怕丢车,这下踏实多了。
你看,李阿姨压根儿没管这牌子响不响,就盯着自己的需求——轻便、安全、好用。小玛这几点都对上了,那还犹豫啥?买就完了。这就是现在买车人的心思,实用主义当头,花里胡哨的东西靠边站。
小区里还有个王大爷,他那辆车更绝,骑了整整八年还在跑。我有次碰见他接孙子放学,就随口问了句咋不换新车。王大爷乐呵呵地说,这车还能用啊,换啥换,浪费钱。
王大爷当年买的是绿源,他说当时销售跟他讲,这车电机用了液冷技术,不会过热,正常能用十年。王大爷半信半疑,想着吹牛的成分多,没想到这车还真争气。每天早晚接送孙子,刮风下雨没停过,除了前年换了趟轮胎,别的毛病一点没出。
老人家要求不高,就图个省心。别三天两头出毛病,修起来麻烦;别骑着晃晃悠悠,孙子坐后面不安全。绿源把这些都做到位了,王大爷就认这个理儿。他说,管你是不是大牌子,只要耐用、骑着稳当,那就是好车。街坊邻居问起来,他都推荐绿源,说这车实在。
你瞧,老年人买车的逻辑就是这么朴实——不图花哨,就要实打实的东西。绿源抓住了这个点,虽然名气不如那些天天打广告的牌子,但回头客照样不少。这就叫真功夫,不是吹出来的,是用出来的。
再说说外卖小哥那边的情况。我常点外卖,留意过好几个小哥骑的车,发现不少人骑的是深远这个牌子。有次我好奇,就问了个经常给我送餐的小哥。
小哥跟我讲,他们这行最怕啥?怕续航不够。跑半天就得找地方充电,那多耽误事儿啊,少跑一单就少挣一份钱。深远这车能装两组电池,充满了跑一整天不成问题,中午都不用补电。而且车架子特别结实,后面装满餐盒也不晃,骑起来稳当。
小哥说,他之前骑的是个大牌子的车,看着挺好看,可续航不行,每天下午三四点就得找充电桩,有时候充电桩还得排队,一耽误就是半小时。换了深远之后,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一天下来能多跑十几单,算下来一个月多挣好几百。
骑手们买车看的就是实用性,续航够不够、结实不结实、修起来方便不方便,这些才是硬指标。深远把这些都做到位了,就算牌子没那么响亮,照样在骑手圈子里火得很。小哥说,他们站点十几个人,一半以上都换了深远,就是因为好用。
现在这个电动车市场,说实话变化挺大的。以前大家买东西讲究“跟风”,电视上播啥就买啥,明星代言就觉得靠谱。现在不一样了,消费者聪明着呢,知道广告是广告,实际是实际,两码事。
你看这些活得滋润的小牌子,哪个不是抓住了某类人群的痛点?小玛抓女性用户的轻便和安全,绿源抓老年人的耐用和省心,深远抓外卖骑手的续航和承重——每个都有自己的绝活,每个都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
反观那些只会砸钱做广告的大牌子,要是产品本身没跟上,早晚得掉队。现在的人不傻,你广告打得再响,车不好用照样不买账。网上一搜评价,好坏马上清清楚楚,想靠广告忽悠?没门儿。
说白了,市场就是这么现实。谁能解决消费者的真问题,谁就能活下来;谁还停留在靠广告吃饭,那就等着被淘汰吧。电动车这行业早就不是头部品牌一家独大的时代了,有真本事的小品牌,照样能杀出一条血路。
关键是什么?是真正了解用户需要啥。女性用户要的是轻便安全,那你就把车做轻、把安全功能做足;老年人要的是省心耐用,那你就把质量做好、把售后做到位;骑手要的是续航耐造,那你就在电池和车架上下功夫。把这些做扎实了,比请十个明星代言都管用。
现在回头看,那些活得好的品牌,没一个是靠吹出来的。都是踏踏实实做产品,认认真真解决问题。李阿姨的小玛、王大爷的绿源、外卖小哥的深远,这些牌子可能没那么响亮,但人家就是好用,就是能解决问题,这就够了。
市场变化说到底是人变了。以前大家收入不高,买东西图个牌子响亮,心里踏实。现在生活水平上来了,见识也多了,知道牌子响不等于东西好。花钱得花在刀刃上,买的是实用性,不是虚名。
这个趋势对整个行业其实是好事。倒逼着所有品牌都得拿出真本事,不能光靠砸钱做营销。谁的产品好,谁就能赢得市场;谁还想蒙混过关,那就等着被淘汰。这才是良性竞争,对消费者也是好事,选择更多了,产品更好了。
你们平时买电动车,是看牌子还是看实用性?有没有遇到过那种牌子不响但特别好用的车?或者踩过雷,买了大牌子结果不好用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们的经历,给大伙儿做个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