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总比计划来得快,这句话真是颠扑不破。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形?
心心念念地想换一部新手机,结果发布会上,厂商告知,国际版与内地版大相径庭,性能降低,价格反而更高。
那种心情,像是满怀期待地咬了一口蜜瓜,却发现是黄连。
近来,大众汽车也上演了类似戏码。
他们公之于众,将投入巨资于阿根廷的工厂,目标何在?
打造一款新款Amarok皮卡。
这款Amarok可并非寻常路上所见的类型,而是为南美洲市场量身打造的“专供版”。
换言之,大众认定南美的用户有着独到的偏好,需要一款“私人订制”的皮卡。
全球市场普遍采用福特平台的二代Amarok,而南美,他们却要另起炉灶,甚至有传闻称,这个“新”版本实际上是初代Amarok的深度升级。
这就耐人寻味了。
全球化呼喊了多年,到了汽车领域,竟然还要搞“特供”?
而且,供应南美的Amarok,与全球版本彻底切割,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考量?
这不由让人联想到前些年,某些合资品牌在国内市场推出的“中国特供车”。
它们打着“体察中国消费者”的旗号,实则减少配置,降低售价,试图用低廉产品抢占份额。
结果如何?
消费者并非不明事理,渐渐地,这些“特供车”便被市场淘汰。
大众此番南美“专供”Amarok,是否会重蹈覆辙?
我不敢妄下定论。
但我深知,消费者追求的并非廉价的替代品,而是具备上乘质量与优越性价比的商品。
当然,大众的蓝图中,不仅仅只有“特供”Amarok。
他们还对外宣称,将在2027年之前推出九款新车,囊括此前亮相的ID.2all和ID.Every1这两款大众期望构建的平价电动座驾。
这两款电动座驾,对大众而言至关重要。
有消息指出ID.2all的预计零售价在2.5万欧元上下,ID.Every1更是力求控制在2万欧元以内。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大众即将进军经济型电动车市场,与我国的比亚迪、五菱等品牌展开正面交锋。
这才是真刀真枪的全球竞争。
过去,我们认为中国品牌只能在低端市场角逐。
如今,中国的电动汽车已然走向世界,与国际大厂同台竞技。
这种竞争,对买家而言无疑是福音。
有了竞争,方能促生进步,方能带来更优良的产品与更亲民的价格。
然而,大众的“专供”策略,依然令人隐隐担忧。
难道为了迎合特定区域,就必须以牺牲产品品质与技术含量为代价吗?
我们需要的,并非“专供”,而是真正出色的作品。
无论是皮卡,抑或电动汽车,都应以质量为根本,以技术为先导。
试想一下,倘若大众能将研发“特供”Amarok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提升全球版Amarok的性能上,或加速ID.2all和ID.Every1的研发进程,岂不是更有价值?
这仅仅是我的个人见解。
毕竟,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战略规划。
但作为一位消费者,我期盼看到的是,企业能够真正尊重市场,珍视顾客,而非炮制一些“专供”的噱头,来蒙蔽我们。
终究,消费者并非毫无判断力。
谁是诚心实意地为我们考虑,谁仅仅是想从我们腰包里掏钱,我们心知肚明。
而市场,终将给出公正的裁决。
一个企业想要行稳致远,靠的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实实在在的商品与周到的服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