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也没余粮了,东风太子岚图也被逼上了港交所

最近满大街的电动爹,搞得人以为造车的门槛跟开个奶茶店差不多,只要PPT做得好,梦想就不会跑。

但现实专治各种不服。

造车这游戏,早就从当初的风口变成了火山口,跳进去想当飞天猪的不少,最后变成烤乳猪的更多。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东风家的“公子哥”岚图汽车,一脚油门踩到底,要去港交所敲钟了。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当一堆新势力还在ICU里抢救,为每个月的销量榜单愁得头秃时,这个背靠央企的“富二代”为什么要急着出来“混社会”,自己找钱花?

说白了,因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或者说,地主家的钱,已经不够在这场无限注的德州扑克里继续跟注了。

地主家也没余粮了,东风太子岚图也被逼上了港交所-有驾

1

任何商业故事,都得先从钱讲起,尤其是造车这种吞金兽行业。

你看现在的电动车市场,像什么?

就像一个巨大的赌场,入场券是百亿起步,赌桌上坐满了各路神仙。有互联网跨界来的赌徒,有传统车厂转型的老炮,还有嗷嗷待哺的新玩家。

大家玩儿的不是技术,是命。

比的不是谁的车更好,而是谁的钱更多,谁更能烧。

研发要钱,建厂要钱,铺渠道要钱,打广告要钱,就连给用户充电都要贴钱。每一脚油门,踩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银。

地主家也没余粮了,东风太子岚图也被逼上了港交所-有驾

岚图虽然有个叫“东风”的好爹,出生就含着金汤匙,技术、生产线、供应链,很多东西都是亲爹直接【喂到嘴里】的,省去了从零开始的痛苦。但问题是,这个爹也得养一大家子人,不可能把所有资源都无限倾斜给一个儿子。

更重要的是,市场的牌局变了。

早几年,大家还能靠讲故事融资,画个大饼就能让资本热泪盈眶。现在呢?资本比猴都精,不见兔子不撒鹰。他们只看两个东西:销量和毛利。

这就像上学,以前你可以跟投资人说“我儿子很聪明,将来必成大器”,现在人家直接把成绩单拍你脸上,“少废话,这次期末考了多少分?”

岚图的成绩单怎么样?从数据上看,确实有点东西。

三年时间销量翻三倍,今年前七个月卖了6万多台,收入150多亿,毛利率从8.3%干到了21.3%。

这个毛利率是关键。

它意味着车子不是赔本赚吆喝,是真的能从每台车上赚到钱了。这在普遍亏损的新能源车企里,约等于班上那个平时不吭声,突然考了个全班前五的学霸,你不能不重视。

地主家也没余粮了,东风太子岚图也被逼上了港交所-有驾

但这还不够。

车企缺钱。

非常缺钱。

缺到骨头里的那种。

不上市怎么办?等着被隔壁桌all in的赌徒用钱活活砸死吗?

所以上市不是为了庆祝胜利,而是为了领一张“决赛圈”的入场券。从爹那拿零花钱,终究不如自己有张无限额的信用卡来得爽。去港交所,就是去办这张卡,把市场的钱变成自己的弹药,然后才能在后续的刺刀见红里,活下去。

2

光有钱,也只是能上牌桌而已,想赢还得看手里的牌。

岚图的牌,简单来说就三张:央企的底子、自研的技术、以及有点错位竞争的产品。

央企的底子,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它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在一个成熟的工业体系上搞创新。这让它避免了很多初创公司的天坑。这就好比打游戏,别人是新手村出门一把小木剑,岚图出门直接继承了老爹的+10屠龙刀和一身神装,起点就不一样。

但这身神装,有时候也是一种束缚,容易让人觉得你胜之不武,是个只会依赖家里的“巨婴”。

所以,岚-图必须证明自己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而是能自己打江山的“刘备”。

怎么证明?靠技术。

自研。

什么都自研。

连螺丝钉都恨不得自己炼钢。

为什么这么卷?因为不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你就等于在别人的地基上盖别墅,随时可能被房东连人带房一起扫地出门。

岚图搞的那个800V超快充、鲲鹏智驾,本质上都是在给自己挖护城河。这些东西短期看可能烧钱又费力,但长期看,是你在牌桌上叫板的底气。就像拳击比赛,花里胡哨的步法只能让你不挨打,但想KO对手,还得靠自己练出来的重拳。岚图的自研,就是在练这记重拳。

尤其是和华为的合作传闻,更是给市场打了一针鸡血。毕竟,现在车圈的流量密码,一半姓“米”,一半姓“华”。谁能抱上大腿,谁就可能提前上岸。

最后看产品,岚图的“三剑客”——梦想家、FREE、追光,定位很清晰,就是冲着高端去的。

这个策略就很贼。

现在20万以下的市场已经杀成一片血海,比亚迪像个开着坦克的巨人,把所有人都碾了一遍。你想在这个区间虎口夺食,难度堪比让国足进世界杯。

但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故事就不一样了。这里的用户更看重品牌、体验和技术,价格敏感度相对低一些。岚图从MPV这个相对蓝海的品类切入,用“梦想家”一炮打响,再反过来带动SUV和轿车,这个打法叫【快种快收】,先找个薄弱环节撕开一道口子。

这种错位竞争的思路,比那些头铁非要跟行业巨头拼刺刀的品牌,要聪明得多。

说到底,岚图的算盘是:用央企的身份做信任背书,用自研的技术讲长期故事,用高端的产品赚市场的真金白银。这套组合拳打下来,至少在逻辑上是通的。

3

那么,上市之后,岚图就稳了吗?

恰恰相反,上市不是终点,而是超级大考的开始。

以前你在自己家里做题,考好考坏都是亲爹妈看着,顶多说你几句。现在去港交所,等于把你的每一次小测验、每一次期中考,都放在全球投资者的显微镜下,24小时无死角围观。

你的销量、你的财报、你的每一个战略决策,都会直接反映在股价上。股价这玩意儿,就是大众情绪的心电图,大部分时间在划水,偶尔来一次ICU级别的抢救。它会逼着你不断地奔跑,一刻都不能停。

岚图未来要面对的挑战,一点都不少。

首先是品牌。高端不是自己说,是市场认。BBA之所以是BBA,是人家用上百年的时间,在用户心里刻下的钢印。岚图想在用户心中建立起“国产豪华”的认知,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持续的投入。这种事,急不来,也快不得。

其次是竞争。蔚小理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用户心智占领,问界、极氪这些背靠大厂的“新新势力”也来势汹汹。岚图等于是在一个已经挤满壮汉的拳击台上,试图抢下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每一拳,都得打在对手的痛点上。

最后是出海。招股书里说要全球化,要去欧洲、中东。故事很性感,但现实很骨感。海外市场的水,比国内深得多,有各种法规、文化、渠道的壁垒。这就像一个习惯了打王者荣耀的国服高手,突然被扔去打DOTA2的欧服,规则、英雄、打法全变了,很容易水土不服。

所以,你看,岚图冲刺港股,本质上是一场豪赌。

它赌的是,自己能用从市场融来的钱,在品牌、技术和渠道上,快速建立起足够宽的护城河,赶在下一轮残酷的淘汰赛到来之前,成功上岸。

对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来说,这又是一个观察样本。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央企二代”,如何在最内卷的行业里,证明自己不是“瞎积薄发”,而是真的有两把刷子。

它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东风的未来,也为其他正在转型的传统车企,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剧本。

至于结局,谁知道呢?

商业世界最魔幻的地方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弯道,等着你的是超车的机会,还是翻车的峭壁。

岚图,油门已经踩下,方向盘握紧了。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