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的出行体系里,车辆占据着核心位置,车辆交易活动也愈发频繁。然而,二手车市场的不透明状况依旧突出,部分不良车商为了达成交易,常常会故意隐瞒车辆的实际车况。对于消费者来说,若想买到车况真实且不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查询车辆事故出险记录就变得十分关键。车辆事故记录详尽地记录了车辆出险以及维修的具体情形,买家借助查阅这些记录,能够有效避免购入事故车,进而挑选到符合心意的优质车辆。
一、微信查询
打开微信,搜索【万车明鉴】并进入微信小程序
在小程序中选择“车辆事故出险记录查询”,然后按照要求,输入车架号或上传行驶证即可查询到。
另外也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车明鉴】进行查询。
除此之外【万车明鉴】微信小程序或公众号还能查交强险、商业险、车辆状态、抵押状态,4S店的维保记录、公里数有没有被调过表,车牌查车辆、车架号查车牌,还有名下车辆数查询等等!
二、保险公司查询
保险公司官网查询登录所投保的保险公司官方网站进行查询。
三、4S店及维修厂查询
若车辆长期在同一家4S店维修保养,可携带身份证、车辆所有权证明前往查询。 但仅限本店维修记录,若车辆未在4S店维修则无法查询。
四、车管所及交通管理部门查询
携带车辆行驶证、车主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前往当地的车管所或交通管理部门。
智能网联汽车事故的责任认定主要依据自动驾驶等级、驾驶人状态及车辆缺陷等因素,具体如下:
驾驶人责任:在L2++级(适用于消费者)、L3级自动驾驶状态下发生的事故,驾驶人需承担责任。L2级及以下辅助驾驶功能仅起辅助作用,不能代替驾驶员的安全注意义务,驾驶人仍是驾驶活动的第一安全责任人。例如,在小米SU7事故中,若车辆处于L2级辅助驾驶状态,驾驶员需对事故负全责。
车辆所有人、管理人责任:在L4级自动驾驶状态下发生的事故,若车辆处于无驾驶人期间,车辆所有人、管理人需承担责任。例如,深圳等地规定,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事故,原则上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责任。
生产者、销售者责任:若事故由智能网联汽车存在缺陷造成,车辆驾驶人或所有人、管理人在赔偿后,可依法向生产者、销售者追偿。例如,若车辆因自动驾驶系统程序设置瑕疵导致事故,研发者、生产者可能需承担相应责任。
刑事责任认定原则: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模式下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引发事故的,可能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追究研发者、生产者的刑事责任;若车辆超载运输危害公共安全,则可能以危险驾驶罪追究所有人、管理人的刑事责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