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广州车展上,小米汽车发布了一次重要的技术升级,主要是关于车辆的安全辅助和智能驾驶功能。
这本来是件挺值得高兴和宣传的事,但很多人注意到,小米官方在介绍这些新功能的时候,说话的语气显得特别谨慎和小心,每一个用词都反复斟酌,生怕说错一个字。
这就让人有些好奇了,技术明明进步了,为什么不好好吹一波,反而显得有些“束手束脚”呢?
其实这背后,反映出的是现在智能汽车行业一个越来越现实的问题:技术越先进,责任就越重大,厂家在宣传时也必须越来越严谨。
咱们先说说这次升级里最受关注的安全部分。
要理解这次升级,得先回顾一下几个月前发生的一起小米SU7在高速上的交通事故。
当时那辆车没能及时刹住,事后小米解释说,当时车上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AEB,它的设计主要是用来识别汽车、行人和自行车这几类目标的,对于路上突然出现的锥桶、水马这些不常见的障碍物,它当时还“不认识”,所以没有做出反应。
这个解释在当时听起来,虽然是行业里的普遍现象,但对消费者来说总归是个疙瘩。
过去传统的AEB系统,设计思路确实比较保守,它的首要原则是“千万不要误触发”。
你想想,如果车在高速上正常开着,系统突然给你来一脚急刹车,那后果可能比撞上障碍物还严重。
所以以前的系统宁愿“少做点事”,也不敢“做错事”。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像华为、小鹏这些走在前面的车企,都在努力让AEB变得更聪明,能识别更多东西,在更多场景下发挥作用。
小米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次升级就是来补上这一课的。
他们对AEB做了全面的改进,首先是扩大了工作范围。
新增了一个叫“低速防碰撞辅助”的功能,这东西特别实用。
比如你在车位里来回挪车,或者在狭窄的巷子里缓慢行驶,速度很慢的时候,人的注意力反而容易分散。
这个新功能就是在车速很低(前进时1-10公里/小时,倒车时1-3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帮你盯着路上的行人、车辆,一旦有碰撞风险,你还没踩刹车,它就先帮你刹住了。
这样一来,AEB不仅能在高速上保驾护航,在日常停车、挪车这种小事上也能提供一份保障。
其次,AEB的“眼睛”也升级了,它现在能认得更多东西了,除了人和车,像路边的水马、墙壁、柱子、防撞桶这些静态的障碍物,它也都能识别了。
这就直接解决了之前高速事故里暴露出的问题。
更关键的是,小米还增加了一个联动功能,专门应对“油门当刹车”的紧急情况。
很多人在紧张时都可能犯这种错误,本来想踩刹ter,结果一脚踩到了油门上。
现在的新系统等于给你加了双重保险:当你对着障碍物误踩油门时,系统会先判断你的意图是错误的,然后立刻限制动力输出,同时紧急刹车系统会介入,两个动作一起,把车稳稳地停住,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严重事故。
除了把刹车功能做得更好,小米这次还带来了一个新东西,叫做AES,也就是“紧急转向辅助”。
如果说AEB是负责“刹车”的,那AES就是负责“躲闪”的。
但这可不是一个轻易就会启动的功能,小米在介绍它的时候,措辞极其严格。
他们反复强调一个原则,叫做“能刹不绕,稳健优先”。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当你的车在高速上行驶(时速80到135公里),前面突然出现危险,系统的第一反应永远是尽全力刹车。
只有在一种最极端的情况下,就是系统计算后发现,即使把刹车踩到底也肯定会发生严重碰撞,而且旁边的车道正好是空的,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躲避,这时候AES才会介入,帮你打一把方向,进行横向避让,从而减轻或者避免碰撞。
小米这么谨慎地设定这个功能的触发条件,是因为在真实复杂的路况下,紧急变道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你为了躲开前面的危险,猛地一转方向盘,很可能就撞上了旁边车道的车,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事故。
所以,AES被设计成了一个真正的“最后手段”。
而且,小米还特别说明,这个功能绝对尊重驾驶员的意图。
在系统帮你转向的过程中,只要你的手碰了方向盘,或者脚踩了刹车、油门,系统会立刻停止辅助,把车辆的全部控制权还给你。
这其实是在告诉所有用户:车永远是人在开,人工智能再厉害,也只是一个助手,不能代替人做最终的决定。
这种对驾驶员主权的尊重,也体现了小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在造车这件事上的成熟和负责。
说完了安全,再来看看智能驾驶方面的进步。
小米的副总裁李肖爽在发布会上也坦率地承认,有人觉得小米的智能驾驶起步有点晚。
但他的回答是,他们对此充满信心,因为智能驾驶的本质就是人工智能(AI),而小米集团在AI领域的投入是巨大的。
他提到,光是2025年一年,小米在AI上的研发投入就超过70个亿,智能驾驶团队也扩充到了1800多人。
这背后体现的是,小米正在用最前沿的技术来追赶。
这次智能驾驶升级的核心,是从过去的“模仿学习”升级到了“强化学习+世界模型”的架构。
这个说法听起来很高科技,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理解。
以前的“模仿学习”,就像一个新手司机跟着教练学车,教练怎么开,他就怎么模仿。
在固定的路线上开得还行,但一遇到教练没教过的突发情况,比如路上突然跑出来一只小动物,他可能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因为他的经验库里,没有处理这种情况的案例。
而现在这套“强化学习+世界模型”的玩法就不一样了。
所谓的“世界模型”,就相当于给人工智能建了一个超级真实的虚拟驾驶世界。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工程师可以模拟出无穷无尽的、现实中很难遇到的极端路况,比如狂风暴雨的夜晚、没有路灯的山路、前方车辆突然爆胎等等。
然后,“强化学习”就是让车辆的AI系统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没日没夜地进行驾驶训练。
开得好,系统就给它“奖励”;开得不好,比如发生了虚拟碰撞,系统就给它“惩罚”。
通过亿万次的模拟和试错,AI不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真正理解了驾驶的内在逻辑,学会了如何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做出最安全、最高效的决策。
它积累的驾驶经验,可能比任何一个人类司机一生中能遇到的情况都要多得多。
这条技术路线,目前也是华为、理想、小鹏等行业领先者都在探索的方向。
小米虽然起步时间不长,但一出手就瞄准了技术的最前沿。
这种技术升级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升级后的小米智能驾驶系统在开车时会感觉更“老练”,比如加减速会更平顺,不会一顿一顿的;在高速上变道超车会更果断,不再犹豫不决;在复杂的十字路口选择正确的路线也会更精准。
这些都将大大提升用户的日常驾驶体验。
小米汽车虽然销量增长很快,也创下了最快达成50万台量产的记录,但从这次发布会小心翼翼的措辞来看,他们清楚地知道,对于汽车来说,安全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任何先进的技术,都必须建立在安全和可靠的基础之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