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护城河被对手群起填平,纯电新军尚未形成规模,理想汽车在战略换挡的关键期进行了一场深度自我重构。
理想汽车正处在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2025年,这家新势力车企主动将销量目标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其中增程车型目标缩减,纯电产品线目标却大幅提升140%。
一增一减之间,折射出理想面对市场压力与战略转型的双重考验。
与此同时,理想汽车在组织架构、股权结构和海外战略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创始人李想通过超级投票权牢牢掌控公司方向,重要股东王兴却连续减持套现;国内市场承压之际,海外拓展终于迈出实质性步伐。
股权护城河:李想绝对控制,王兴持续减持
在股权结构上,理想汽车呈现出创始人绝对控制与财务投资人逐步退出的双重特征。
截至2025年2月28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持股21.9%,却拥有68.9%的投票权,牢牢掌握着公司战略方向。
通过同股不同权的设计,李想确保了在上市公司重大决策中的主导权。
美团系是理想汽车的重要财务投资者。美团创始人王兴通过个人及美团旗下公司合计控制18%的股份,但投票权仅有7.1%。
与李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兴在过去两年中进行了多次减持。
仅2025年3月和6月,王兴就两次大规模减持理想汽车股份,共套现约13.53亿港元,持股比例从20.94%降至20.61%。
这不是王兴近年的首次减持,2023年至2024年间,他已多次套现。
理想汽车其他核心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均不高。CFO李铁持股1.1%,有0.5%的投票权;总裁马东辉持股0.4%,有0.2%的投票权。
这样的股权结构既保证了创始团队的战略定力,也反映出财务投资者在不同阶段的退出需求。
架构大调整:马东辉挂帅智能汽车群组
2025年6月27日,理想汽车官宣完成一轮深度组织架构调整,将其称为发展历程中的关键里程碑。
原“研发与供应群组”与“销售与服务群组”正式整合为“智能汽车群组”,全面统筹智能汽车业务从战略制定到经营闭环的全链路管理。
联合创始人、总裁马东辉出任该群组负责人,直接向董事长兼CEO李想汇报。
马东辉是理想技术基因的奠基人,从理想ONE到L系列、MEGA全系车型的研发交付,再到增程电动、高压纯电、智能空间、智能驾驶四大技术平台的搭建,均由其主导完成。
这位1975年出生的“理工男大神”,拥有武汉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士、上海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曾在简式国际汽车设计、阿尔特汽车、三一重工等企业积累了深厚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李想仍将负责汽车业务相关的产品线、产品部、品牌、战略等团队,并将更多精力投入AI领域。
在内部沟通会上,李想直言:“迈入千亿规模后,组织能力的升级已成为理想汽车下一个阶段的核心命题。”
市场承压:增程护城河被填平,销量目标下调
理想汽车2025年的开局并不顺利。今年前4个月,理想累计交付12.68万辆,按原70万辆目标计算,完成率仅为18%。
4月单月交付3.39万辆,环比下降7.46%,被零跑和小鹏反超,降至新势力品牌第三位。
曾被寄予厚望的L6焕新版在上海车展亮相后订单未达预期。旗舰车型L9月销量已滑落至4000辆以下,2025年累计销量同比几乎腰斩;L8累计销量下滑三分之一;L7累计销量下滑超30%。
理想在“大六座”SUV细分市场不仅被问界M8和M9挤压,也被多款新车挤压。
更为关键的是理想曾经的增程技术优势正被快速稀释,增程车型越来越多。增程市场从蓝海变红海,冰箱彩电大沙发等特征也被对手大规模模仿,这让理想车型稀缺性和吸引力也出现明显下滑。
面对市场压力,理想汽车主动调整了2025年销量目标——从年初设定的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
其中,增程L系列目标从56万辆缩减至52万辆,纯电产品线目标却从5万辆大幅提升至12万辆,增幅达140%。
出海破局:从直营到经销商,香港设海外总部
虽然出海一直是理想汽车的中长期核心战略之一,但在“何时出海”以及“怎么出海”这两个问题上,公司内部一直处于谨慎和摇摆的状态。
2023年7月,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在社交媒体表示:“2025年之前不会做海外市场”。但到了2024年,理想又将海外交付时间表提前。
2025年10月14日,理想汽车官方宣布,理想汽车海外首家授权零售中心,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正式开业。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理想汽车今年年初已在香港成立海外总部,以香港为战略据点,统筹其研发、知识产权管理及国际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及拓展海外业务。
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李淑菁表示:“理想汽车是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标杆企业,其进驻将为香港的创科生态,特别是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注入强大动力。”
理想汽车金融合规总监王天琪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枢纽,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平台,助力理想汽车在全球舞台上实现更大的突破。”
AI新赛道:李想亲自主抓,押注下一个十年
面对行业竞争,李想选择了AI作为其亲自挂帅的新战场。
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电话会议上,李想表示:“智能化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下半场。”
理想汽车2024年的研发投入超过110亿元,发布了端到端+VLM双系统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理想汽车已启动下一代技术架构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研发,并计划在今年和首款纯电SUV车型理想i8同时发布。
李想已将更多精力投入AI领域。这种组织分工的调整——李想主导AI创新,马东辉统领智能汽车业务——体现了理想汽车在AI与智能汽车交叉点的战略布局。
正如李想所言:“组织能力不是静态的‘最佳实践’,而是动态适配环境的‘生存技能’。”
理想汽车德国研发中心已在慕尼黑开业,这是其首个海外研发中心。
在香港设立的海外总部将统筹全球研发、知识产权管理及国际供应链布局。
从增程专家到全品类智能汽车领导者,理想汽车的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