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推出“金钟罩”固态电池,称10分钟充电可跑1500公里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开着纯电车从北京出发,中途无需充电,一路直达上海;或者清晨发现电量告急,仅用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补足了全天所需续航——这些曾属于科幻小说的情节,正随着长安汽车“金钟罩”固态电池的量产计划加速驶入现实。作为国产动力电池技术的重大突破,这款能量密度高达400Wh/kg的固态电池,不仅将单次充电续航推至1500公里以上,更以10分钟极速补能的实力,重新定义电动出行的可能性。

---

一、为什么固态电池被称为“终极解决方案”?

传统液态锂电池受限于电解液的物理特性,长期面临能量密度瓶颈与热失控风险。而长安“金钟罩”通过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彻底革新技术架构:

- 安全革命:固态电解质替代易燃液体,即使遭遇极端穿刺实验也能保持稳定,热失控风险降低70%以上,终结电池起火隐患;

- 续航跃升:400Wh/kg的能量密度远超当前主流电池(100-260Wh/kg),同等重量下电能储备翻倍,轻松实现西安到昆明的超长距离行驶;

- 低温抗性:-30℃极寒环境下续航衰减微乎其微,配合自研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北方用户冬季用车再无焦虑。

---

二、长安如何领跑全球产业化竞赛?

长安推出“金钟罩”固态电池,称10分钟充电可跑1500公里-有驾

在丰田、宝马等国际车企反复推迟量产时间表时,长安以清晰的战略布局抢占先机:

- 技术双轨制:联合清陶能源等头部企业攻坚硫化物电解质,同步开发AI远程诊断系统,实时监测电池健康,安全防护再升级;

- 量产倒计时:重庆智慧工厂专用产线2025年底完成调试,2026年高端车型装车验证,2027年逐步推向市场——比丰田2030年的规划提前整整三年;

- 成本创新:通过本土化供应链与“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与太蓝新能源合作),大幅降低材料成本。100度电固态电池包仅比液态版本贵1.8万元,为普及奠定基础。

---

三、10分钟快充如何改变出行逻辑?

“金钟罩”搭载的800V高压平台+6C超充技术,实测10分钟充电80%。这意味着:

- 日常通勤场景中,利用碎片化时间(如购物间隙)即可完成补能,彻底告别续航规划焦虑;

- 长途旅行时,服务区短暂休息便能补充近千公里续航,效率逼近燃油车加油体验。

> 案例佐证:若以北京至上海1200公里行程计算,仅需一次10分钟补电即可直达,颠覆传统电动车的长途出行逻辑。

---

四、从汽车到天空:固态电池的跨界革命

长安的突破不仅惠及新能源汽车,更将激活万亿级新兴市场:

- 低空经济:高能量密度与绝对安全特性,使固态电池成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理想能源,推动城市空中交通商业化;

- 人形机器人:满足高负荷、高安全供电需求,比亚迪、当升科技已启动相关应用研发;

- 储能网络:北京纯锂新能源等企业正将固态电池应用于电动自行车换电柜、家庭储能系统,构建更安全的能源网络。

长安推出“金钟罩”固态电池,称10分钟充电可跑1500公里-有驾

---

五、中国技术如何重塑全球能源话语权?

据最新数据,中国固态电池专利数量已超越日本68%,产业化进度领跑全球:

- 车企梯队突破:除长安外,上汽2026年量产半固态电池,比亚迪2027年完成全固态示范装车;

- 国家战略加持:工信部将全固态电池纳入新产业标准核心,上海、珠海等地出台专项政策,目标2030年建成完整产业链;

- 市场前景: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643GWh,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中国有望占据主导地位。

---

结语:一场由消费者主导的能源革命

当2027年长安首款固态电池车型驶入市场,用户将以更低的成本(初期高端车型搭载,后期快速普及)享受三重自由:里程自由、时间自由与安全自由。而这场由中国企业推动的技术跃迁,终将让“充电像加油一样便捷”的愿景,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标配体验。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所言:“固态电池产业化元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这一次,世界将跟随中国的节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