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碰撞风波和解 三方声明重塑行业测试伦理
四轮离地,车体分离——这震撼一幕,让乘龙卡车意外成为安全性质疑的焦点。
理想i8上市发布会上的一段碰撞视频,点燃了舆论炸药桶。
8月6日深夜,理想汽车、中国汽研、东风柳汽的联合声明终于落地。
理想汽车低头致歉。承认对传播风险的预判严重不足。东风柳汽品牌形象被拖入泥潭。卡友的信任遭遇重击。
中国汽研的检讨更显沉重。作为国家一级科研机构。竟未阐明卡车仅是“移动壁障车”。测试无关其安全性能。
信息缺失。误导公众。流程管控彻底失守。
01 争议漩涡:一场被“设计”的碰撞
7月29日。理想i8冲向8吨重卡。
车速锁定60±2km/h。卡车则以40±2km/h相向而行。
物理定律似乎失效了。2.6吨的SUV安然无恙。8吨重卡却腾空解体。
网友瞬间沸腾。“牛顿棺材板压不住了!”
东风柳汽连夜反击:“自定义碰撞条件!非常规测试场景!”。
卡扣是否固定?车辆是否改装?测试场环境?统统成谜。
理想辩称“随机采购二手卡车”。却给卡车刷白漆、装自动驾驶装置。移动壁障车?还是定向打击的道具?
02 技术真相:被掩盖的测试参数
这场测试的本质。是理想精心策划的“不对称战争”。
卡车被配重至8吨。但核心结构仍是二手旧车。货箱与驾驶室连接强度?无人深究。
中国汽研事后透露:卡车仅作为符合特定标准的移动障碍物。测试目的仅在验证i8的短前悬结构。
但发布会视频刻意强化视觉反差。卡车溃散画面反复播放。
经济日报犀利点破:“测试结果‘真实’。但现实中家用车撞重卡?小汽车没赢过!重卡没输过!”
03 危机化解:三方博弈与品牌救赎
东风柳汽的克制令人意外。
作为央企子公司。拒绝煽动情绪。“龙的脊梁”海报悄然上线。法律团队默默收集证据。
理想迟来的声明被批“公关灾难”。五天后才承认“未影射友商”。但流量早已吞噬真相。
和解的关键转折。藏在中国汽研的背书。
其声明强调:卡车“驾驶室结构未明显变形。车门可正常打开”。这句专业表述。意外为乘龙挽回技术尊严。
8月6日联合声明。终将火药味转化为行业倡议书。
04 品牌保卫战:从被动挨打到主动防御
东风柳汽的应对堪称教科书。
——法律盾牌:援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直指测试“超越正常商业竞争范畴”。
——情感共鸣:致信卡友:“定期维保比任何测试都重要”。收割5万抖音新粉。
——技术自证:拒绝口水战。承诺“用产品说话”。
品牌保护从来不是单点防守。而是法律、公关、技术的三重协奏。
余波:当测试伦理成为行业公约书
三方声明中最锋利的刀刃。是那句联合倡议:“杜绝贬损性对比”。
这记警钟。敲给所有热衷“吊打友商”的车企。
当小鹏用飞机吊起G6。当问界M7撞向火车轨道。营销的边界早已模糊。
中国汽研承诺完善测试管理机制。
理想删减争议视频片段。
东风柳汽收获意外声量——但没人想要这种流量。
安全测试的本质是敬畏生命。而非制造营销炮弹。
这场风波的价值。是让行业看清底线:在追求钢铁之躯的征途上。法律红线与商业伦理。永远比碰撞数据更值得敬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