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热闹背后的那些小九九和冷思考

上海车展:热闹背后的那些小九九和冷思考

今年的上海车展,咋说呢?表面上那叫一个热闹——人山人海,首发车型、参展品牌数据全都“爆表”,朋友圈里晒票根、合影的朋友多得我都快屏蔽不过来了。可等我真溜达了一圈,回家瘫在沙发上刷着网友评论,再想想自己这两年买车修车的事儿,总觉得,这繁荣背后其实有点小尴尬。今天就跟大家唠唠,这次上海车展到底藏了啥“小九九”。

先说个段子吧。我那天带着老妈去看新能源,她一进场就问:“怎么没见你去年念叨过的那些洋大牌?”是啊,以前每次逛车展,那些国际大厂的大logo基本都是打卡必拍。今年倒好,现代起亚、法拉利、劳斯莱斯这些熟面孔全不见了踪影,就连特斯拉也没来。这阵仗,让我妈直接怀疑是不是走错馆了。

上海车展:热闹背后的那些小九九和冷思考-有驾

其实这不是我们一家人的错觉。作为全球A级大秀场之一,按理说上海应该跟德国法兰克福、美国底特律、日本东京这些顶级国际车展平起平坐。但现在,人家五大巨头还在玩“世界舞台”,咱们这边却成了“自娱自乐”。现场看下来,大部分新发布车型都是针对国内市场量身定制的新能能源或者插混产品,说白了就是“特供”路线为主。这种感觉,就像小时候班里搞联欢会,本来请的是市里的文艺团体助阵,到最后变成自己班同学轮流才艺展示,有点内卷哈。

有个朋友吐槽得挺到位,他原话是:“以前看国际品牌扎堆出新技术、新设计,现在感觉只剩下本地玩家互相‘遥遥领先’。”听完忍不住笑出声,但细琢磨还真那么回事。

再插播一段跑题的小故事——前两年,我陪哥们去提燃油SUV。他选的是传统动力,看重皮实耐用,还顺便聊到以后开出去自驾游方便加油不用愁。结果最近他又动心要换电动车,说政策补贴多,用起来省钱。“可惜早知道今年燃油销量这么惨淡,当时应该再等等。”他说完又嘀咕,“现在修燃油发动机都难找靠谱师傅啦!”你别说,他的话让我想到,今年不少跨国品牌之所以兴趣缺缺,就是因为国内新能源政策太给力,把传统动力逼得越来越边缘化。有时候追风口追猛了,也容易让一些老本行被冷落掉。

上海车展:热闹背后的那些小九九和冷思考-有驾

话题绕回来哈。在技术路线选择上,不少企业现在几乎all in新能源,一门心思冲着纯电和增程搞研发投入。而对于传统燃油技术嘛……很多厂家干脆摆烂式放弃,好像觉得只要靠电池、电机就能赢遍天下。但实际情况呢?全球汽车市场千差万别,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条件推纯电。有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基础设施都跟不上,更别提全面普及新能源汽车。所以,你把全部筹码压在一条路线上,是不是有点冒险?

哦对,说到概念车型,今年大众倒是很聪明,为中国市场专门整出了三款纯电和增程概念产品,一副入乡随俗的样子。这波操作,在朋友圈里引发不少讨论。我妹夫直接留言:“看来以后买大众也只能认准国产特色配置啦!”确实,有需求才有供给,各方玩家都盯紧自己的盘子。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只顾讨好眼前用户,而忽略全球趋势,会不会慢慢丧失原来的影响力?

记得刚入行那会儿,我特别迷恋国外那些顶级动力系统,对V8发动机简直膜拜如神。今年看到长城亮出了自主研发V8动力链布局,还挺激动。“终于不用仰望别人,我们也能端出硬菜!”这是当时群友炸锅的话,可惜现实中这种高端内燃机关注度反而被新能源浪潮盖过去。有时候啊,新东西火归火,但老底子的积淀不能忘,要不然等哪天风向转变,很可能连翻身机会都没有。

上海车展:热闹背后的那些小九九和冷思考-有驾

跑题一下,上周末楼下邻居找我帮忙搭把手换雨刮器。他开的是插混轿车,一边鼓捣一边抱怨,“总感觉现在啥事儿都是赶潮流,都没人关心到底适合谁用。”他媳妇接茬道,“光顾着抢政策红利,把消费者晾外头算咋回事?”听他们夫妻俩斗嘴,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普通用户最关心的问题还是简单粗暴:好不好用、省不省钱、有没保障。而这些问题,无论什么时代,都不会过时对吧?

继续扯回正题。今年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战略首发车型,是雷克萨斯ES。你品,你细品,这么大的舞台,只剩下一辆真正拿出来与世界同步亮相的新作,其它更多则是在围绕国内消费习惯做文章。一位老司机调侃道:“以前叫百花齐放,现在叫萝卜快跑,看谁更懂本地套路。”

上海车展:热闹背后的那些小九九和冷思考-有驾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自主品牌近几年确实牛气冲天。不管网上怎么争论,自主力量已经占据舆论高地,这是事实。但也不能因为局部胜利就飘飘然无视隐忧。当初造手机也是这么一路走来的吧?可是后来发现只有兼容并包、多元共存才能稳扎稳打走出去。如果单靠某一种模式闭门造车,很容易陷入孤芳自赏的小圈子怪圈,到最后要么被世界抛弃,要么只能自己玩自己的游戏。

分享个亲戚家的糗事,他们去年为了享受购置税减免果断下单了一辆新能源MPV。本以为薅到了羊毛,可半年后充电桩排队成常态,每次高速服务区停车比吃饭还费劲。“图啥呀?”她无奈摊手。我安慰她,下回买之前还是看看整体环境再决定,不然遇上麻烦可没人替你兜底。这种现象其实折射出来的问题,就是整个行业如果太依赖短期刺激措施,对长期发展未必健康,对吧?

上海车展:热闹背后的那些小九九和冷思考-有驾

总结一句,今年上海这个戏台搭得够气派,但唱戏的人却明显少了一拨类型,而且剧目越来越趋同。如果真的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盛宴,还需要吸引更多不同风格的大腕登场交流切磋,而不是各唱各的小曲儿。不然迟早会陷入闭环,被外面的精彩甩远喽!

碎碎念收尾——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一窝蜂追新潮但实际体验一般”的糟心经历?比如当初脑袋一热跟风买东西或办业务,结果发现水土不服贼抓狂……欢迎留言聊聊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