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眼下中国汽车市场,哪家老牌劲旅最让人痛心疾首,本田首当其冲。曾经“买发动机送车壳”的神话,成了笑谈。市场销量节节败退,连日系兄弟丰田、日产都望尘莫及。有人说,时代抛弃你时,不会打一声招呼,可惜有些人连趋势都懒得探头瞧上一眼。
今年上半年,本田在中国的销量仅为31.5万辆,同比下滑24.2%。要知道,2020年还曾卖出162.7万辆。短短五年,辉煌已经不见踪影。同月广汽本田销量更是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同比惨跌51.8%。而隔壁广汽丰田却逆势增长,日产新车型上市即热销,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问题不只在数据,更在心气。本田高管还抱守计划,蹒跚前行。原本定下的2030年纯电目标还要下调,眼见对手早已全速冲刺,自己却连换挡的动力都拿不出。渣男不争气,粉丝看在眼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眼下,广汽本田合资协议只剩两年,内部大换血明显意图“取经丰田”,加快改革步伐。新任高层也曾见证广丰突围,然而,流程能快到哪里?更何况,老本田人的惯性思维一时难改,惯于慢条斯理,还自诩“日系工匠精神”,殊不知给激情澎湃的市场撒了盆冷水。
本田的败退,不是油车时代尾声的倒霉蛋。参照大众,燃油车还能卖,关键是要活得明白。日产有轩逸顶着,丰田SUV依旧靠前,本田呢?CR-V、雅阁齐刷刷腰斩,飞度销量更为惨烈——全年不及当年一个月。“可以,但没必要”成了合资小型车的墓志铭。10万元的飞度面对满屏幕大屏、倒影、激光雷达、快充的国产新品,老套配置让人难以落座。
说到底,是本田失去了理解中国市场的能力。飞度还在卖“机械素质”,堆料节省到收音机都想省下。对手呢?比亚迪海鸥10万落地、大屏标配、通勤成本锐减,新势力品牌更是迭代如风,技术与市场需求的一步到位。
本田也不是全无良心产品。P7电动车低价高配,参数不输国产竞品,续航、加速、智能配置一应俱全,却总欠点火候。关键辅助驾驶功能落后主流,智能化与新势力相比寡淡。而日系竞争对手早已积极拥抱本地智能化合作,引入激光雷达、英伟达芯片,本田还在惦记老本的油电混动。
混动是本田的杀手锏,也是其错判趋势的缩影。中国买混动的人图省电、省钱、图市区沉默和远途无忧。可现实是,国产自主同价位续航更长,动力不弱,本土化体验远超本田雅阁的“中规中矩”。本田混动宣传“油耗低、技术好”,没看懂用户甚至八成时间用电模式,中国消费者图的是经济划算和体验升级。比起本田引以为傲的技术本位,大家更想“买到适合中国的高智能”。
本田的最大问题在于决策缓慢。中国团队无权自主推进,花费时间审批、反复讨论,等到新车推出来时,市场已经翻新一茬。丰田、日产争分夺秒引进本地供应链,本田却被日方条框束缚,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领先。
回溯本田的光辉时代,技术与品质确实是口碑保障。可到了电动化和智能化引领的新周期,光有“匠心”远远不够。市场看重智能科技、体验配置、甚至品牌情感认同,而不是流水线般的坚守和“始终如一”的保守。
本田电气化转型慢、大屏落后、辅助驾驶鸡肋、定价不厚道,本土化定制毫无诚意。从车型焕新、产品体验、服务响应,每一步都步履维艰。新能源车型输体验,燃油车掉队,销量怎么可能拉得回?管理层再不转型,只能让本已不多的“本田粉”心灰意冷。
或许本田也想在电动化浪潮中追上一次,但制度僵化、管理思路老旧,革新的勇气始终差点火候。真到了剩下信仰支撑的那一天,连坚守几十年的拥趸都会被时代洪流冲散。
归根结底,市场不会怜悯迟钝的玩家,时代只会给那些理解中国、拥抱变革的人留下一席之地。等你彻底被淘汰,除了怀旧,也就什么都不剩了。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