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有车的朋友来说,汽车保养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而换机油又是保养中的重头戏。
现在市面上的机油种类五花八门,很多人都听过“全合成机油”是最好的,于是保养时就认准这三个字,觉得只要用了全合成,就是给爱车最好的呵护。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恐怕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困惑:明明花了不少钱换了所谓的好机油,怎么感觉车子开起来反而有点闷,油耗好像还比以前高了一点?
其实,问题很可能就出在你只看到了“全合成”的标签,却忽略了机油桶上那两组真正决定它是否适合你爱车的关键参数。
这就像我们买衣服,只认准了是“纯棉”材质,却没看尺码合不合身,款式适不适合自己,结果自然是穿得不舒服。
今天,我们就用最直白的话,把机油桶上的这些“暗号”彻底说清楚,让大家以后保养时都能明明白白消费,不花一分冤枉钱。
首先,我们来看看机油桶上最常见的一串英文字母,比如“SP”或者“SN”。
这可不是什么品牌系列代号,而是由美国石油学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PI,制定的一套机油质量等级标准。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机油的“能力等级证书”,字母在字母表里的顺序越往后,就代表这个机油的综合性能越强,对发动机的保护越全面。
这个等级体系从很早的SA、SB开始,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最高等级SP。
每一次等级的提升,都意味着机油在润滑、清洁、抗氧化、抗磨损等方面的配方得到了全面的优化和升级。
可能有人会问,这个等级差别真的有那么大吗?
我用低一个等级的SN,不用最新的SP,能有多大影响?
这个影响,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涡轮增压和缸内直喷发动机来说,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现代发动机技术为了追求更强的动力和更低的油耗,设计得越来越精密,工作环境也越来越苛刻,这就对机油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SP等级的机油,相比于SN等级,就多了两项至关重要的“独门绝技”。
第一项是有效抑制“低速早燃”。
这是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容易出现的一种“怪病”,简单来说,就是在你低速行驶需要急加速,深踩油门的时候,发动机活塞还没运动到最合适的位置,气缸里的油气混合物就提前自己点着了,产生一次异常的爆震。
这种感觉就像有人在你的发动机内部用小锤子狠狠敲了一下,长期如此,会对活塞、活塞环等核心部件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而SP级机油的配方里,就含有专门的添加剂,能够像“消防员”一样,有效预防这种“火灾”的发生。
第二项是加强对正时链条的磨损保护。
现在很多发动机都使用金属正时链条来取代过去的正时皮带,优点是寿命长、免维护。
但缸内直喷发动机工作时容易产生微小的碳烟颗粒,这些颗粒混入机油后,会像流动的砂纸一样,不断磨损正时链条。
链条一旦被拉长,就会导致发动机配气正时错乱,出现动力下降、油耗增高、启动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最终的维修费用相当高昂。
SP级机油通过改进清洁分散剂的配方,能更有效地捕捉和包裹这些碳烟颗粒,防止它们去“搞破坏”,从而大大延长了正时链条的寿命。
所以,特别是开涡轮增压、缸内直喷车型的朋友,在选择机油时,只要条件允许,选择SP等级绝对是物超所值的投资,这笔钱花的是对发动机长久健康的保障,绝不能省。
说完了字母,我们再来看那组更常见的数字,比如“0W-20”或者“5W-30”。
这组数字代表的是机油的粘度等级,通俗地讲,就是机油的稀稠程度。
如果说API等级决定了机油的“品质”,那么粘度就决定了它是否“合身”。
选错了粘度,即使是最高级的SP机油,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这组数字需要分开来看,中间的“W”是英文冬天(Winter)的缩写。
W前面的数字,比如0W、5W、10W,代表的是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能。
这个数字越小,说明机油在低温环境下的流动性越好,越不容易变稠。
这一点对于生活在北方的车主尤其重要。
在寒冷的冬天,汽车冷启动的瞬间,是发动机磨损最严重的时候,因为机油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被泵送到各个需要润滑的部位。
如果机油太稠,泵送速度慢,就会有几秒钟的“干磨”时间。
而像0W的机油,即使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里,也能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在启动瞬间迅速抵达发动机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保护油膜,最大限度地减少冷启动磨损。
W后面的数字,比如20、30、40,则代表机油在高温状态下的粘度。
这个数字越大,说明机油在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高温环境下,保持粘稠度和油膜强度的能力越强。
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内部温度非常高,如果机油太稀,高温下就会变得像水一样,无法在金属部件之间形成一层足够坚韧的“保护垫”,从而导致磨损加剧。
所以,很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个数字越大,保护性就越好。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误区。
机油粘度绝对不是越高越好,最关键的原则是必须严格遵守汽车厂商的推荐标准。
每一款发动机在设计制造时,其内部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
像现在很多新款的日系、美系车,发动机制造工艺非常先进,零件间隙很小,它们就需要粘度较低的机油,比如0W-20或5W-30,因为稀一点的机油才能更好地流进这些细小的缝隙中,进行润滑和散热。
如果你非要给它用上粘度很高的5W-40机油,过稠的机油流动阻力大,不仅会增加发动机的运行负担,导致油耗上升、动力响应变慢,还可能因为无法及时到达某些狭窄的润滑点而造成磨损。
反过来,对于一些行驶里程较长的老车,或者一些设计上追求高性能、工作温度偏高的德系车,由于长时间运行后零件间隙有所增大,就需要粘度稍高的机油,比如5W-40,来填充这些变大的间隙,保证油膜的厚度和强度,维持良好的气缸密封性。
总而言之,给爱车选择机油,是一门需要细心对待的学问。
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翻开你随车的那本用户手册,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厂家推荐的API等级和粘度型号,那是工程师们经过无数次测试得出的最科学的结论。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遵循“等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比如手册推荐SN级,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更好的SP级。
但对于粘度,就一定要严格按照推荐来,不要随意更改。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知名品牌的机油,比如品牌授权店、大型连锁汽修店或者官方网络旗舰店。
机油市场鱼龙混杂,贪图便宜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对发动机的伤害是毁灭性的。
花一两分钟时间,看懂机油桶上的参数,为爱车选择一款真正适合它的“血液”,这不仅能让它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从长远来看,还能为你省下不少油钱和潜在的维修费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