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哪儿说起呢?
就好像一夜之间,大街上呼啦啦冒出来一堆方头方脑的“铁盒子”,个个都长着一副“别惹我”的表情。
定睛一看,车屁股上挂着俩字母——奇瑞。
我当时就懵了,这还是那个造QQ起家,老实巴交、甚至有点土气的奇瑞吗?
感觉就像你家那个闷头学习、从不惹事的书呆子邻居,突然有一天纹着花臂、开着哈雷回来了,这反差,简直让人下巴脱臼。
他们管这玩意儿叫“旅行者”。
现在,这“旅行者”每个月能卖一万多台,把那些还在研究曲面屏和车载KTV的友商们,脸都快扇肿了。
这火得有点邪门,但你扒开来看,每一步都踩在了时代的G点上。
咱先别聊那些虚头巴脑的参数,什么鲲鹏2.0T、博格华纳四驱……这些东西对咱们这种天天盘算着下个月房贷的人来说,就像听天书,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咱聊点实在的,聊点能把人聊明白的事儿。
这车,压根就不是卖给那些真要去翻山越岭的老炮儿的。
它的成功,秘诀就俩字: cosplay。
它让无数被困在写字楼里、被KPI压得喘不过气的年轻人,有了一个“假装在路上”的完美道具。
你琢'磨琢磨,现在的人,谁不憋屈?
每天被钉钉支配,被微信群绑架,心里都住着一个辞职信写了一半的自己。
嘴上说着“向往诗和远方”,实际上连离开公司超过五百米都怕老板一个电话打过来。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奇瑞把“旅行者”这台“精神越野车”推到你面前。
它用一身硬邦邦的肌肉线条告诉你:哥们儿,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后备箱里的烧烤架和折叠椅。
它就像一张通往朋友圈摄影大赛的门票。
你可能一年也挂不上一回四驱,但只要那个旋钮在,你心里就觉得踏实。
这跟很多人办了健身卡从不去,是一个心理。
我们买的不是服务,是那个“自律的自己”的幻觉;同样,买旅行者的人,买的也不是越野,而是那个“随时能去野”的自由幻觉。
坦克300当年算是把这扇门给踹开了,它证明了中国人也能造出有“内味儿”的硬派车。
但坦克300是个狠角色,带大梁的,真能豁。
可你让它在市区里挪,那感觉就像让泰森去绣花,浑身都是劲儿,就是使不出来,还颠得你七荤八素。
奇瑞这小子,学精了。
他看明白了,大部分人要的不是“能”,而是“看起来能”。
于是他搞了个承载式车身,保留了城市SUV的舒适,让你老婆孩子坐着不骂娘;同时,又给你一套足够应付郊区土路和马路牙子的四驱。
这叫什么?
精准刀法,把“硬派”的壳子和“家用”的里子缝在了一起。
最要命的是价格,不到14万的起售价,直接把“硬汉梦”的门槛给干到了地板上。
这一下,就把那群数量庞大到恐怖,兜里没几个钱但心里火苗还没灭的年轻人,给一网打尽了。
这才是真正的群众基础。
网上总有键盘侠在那儿喷,说没大梁就是个“样子货”。
我每次看到都想乐,大哥,这车的用户,可能最大的越野场景就是周末去农家乐,把车开到草坪上。
他们需要的是翻沟过河吗?
不,他们需要的是停在星巴克门口,能比旁边的CR-V和RAV4看起来更“有故事”。
当然,奇瑞还藏着个王炸——插电混动。
你想想,这玩意儿最大的槽点就是油耗,一旦上了绿牌,日常通勤用电,周末撒野用油,还免购置税。
那价格要是只比油车贵个一两万……我估计其他车企的销售,得集体去天台排队了。
所以说,奇瑞不是开窍了,是成精了。
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埋头搞技术的“理工直男”,他学会了洞察人性,学会了贩卖梦想。
他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个时代下,一种普遍的、无处安放的焦虑和逃离冲动,然后把它打造成一个具象化的产品。
这已经不是造车的逻辑了,这是在做心理按摩。
而捷途旅行者,就是他递给这个时代所有憋屈的年轻人的一剂……安慰剂。
你问我这药管用吗?
我不知道,但起码,它让你在堵车的晚高峰里,看着方向盘,还能幻想一下远方的泥泞和星空。
有时候,人就是靠这点幻想活着的,不是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