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长安CS95卖出去一辆。是的,没看错,把“单位”放大显微镜下——一辆。在数据面前,所有的豪言壮语都显得可笑。作为刑警,我见过案发现场的沉默,有时,一辆孤零零的 SUV 静止在4S店展厅里,比出现在车祸现场还落寞。你说这是证据,还是控诉?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有一种让人不愿正视的尴尬。曾经的国产旗舰,现在的边缘落魄,一切变得无声又滑稽。
有时候我想,要是把长安CS95放进案卷里,她的“人物小传”大概是这样写的:首次亮相2017年,肩负国产燃油SUV突围合资品牌的使命——曾经有希望,也曾经被人寄予厚望。过了这么些年,新款一代代更新,价格区间稳定在十七、八万到二十万。表面看,无论是动力、配置,包括2.0T蓝鲸发动机,爱信8AT变速箱,甚至四驱系统,其实还算够意思。尺寸不小,车长接近五米,车宽更逼近两米,轴距两米八,典型的中型SUV架势。这些硬邦邦的参数,活像老刑警查案时翻着档案的感觉,每一项数据都写满了自信,可这辆车的结局却多了几分自欺欺人。
其实从配置上说,CS95没缺过努力。外观从老气到年轻化,前脸大气,中网复杂,灯组做了贯穿式新潮设计。轮毂做大做到20寸,排气口四出,尾灯也贯穿,多少都在迎合时代口味。你要说内饰,双屏、液晶仪表、中控、三辐方向盘、游艇式档把——按理说,一样都不少,用料也算厚道。动力参数更不赖,2.0T发动机233匹马力、390牛米扭矩,可见诚意。
但问题一层层揭开,就像勘察高楼坠落时,你发现死角可能藏着最关键的证据。比如这所谓的七座布局,现场一看,就知道是“只能应急”的伪七座。第三排空间局促,成年人别说长途,就是短途也免了,远看是大七座,近看就是个“二加二加杂物间”。油耗高挂着,9.46L到10.32L还只是厂家自报,实测下来——“喝油如牛饮”,你成为“冤大头”的概率是百分之一百。这个年代,买SUV还拼油耗,难怪销声匿迹。
推理到这里,案情其实并不复杂,CS95的败局是一个典型的市场自然淘汰故事。早期外观老气,改款太晚,空间利用率不高,油耗过大,这些都让它逐步沦为边角料。更重要的,是行业生态彻底变了。新能源车占据大街小巷,燃油车变成了“濒临绝迹”的物种。所有曾经豪迈的产品力,在电车和混动的大潮前都变得苍白无力。那种“再不转型就要被淹没”的无奈感,像年度刑事大案里最容易被忽视的边缘嫌疑人,起初你觉得不会出事,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最危险的就是无变化。
每次在案发现场,有人会做无谓的自我安慰:“我们当初也是努力了的!”可努力,是对过去的总结,不是对未来的答案。长安CS95的那些努力,看起来了不起,但市场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能不能让人买单。配置再丰富,外观再大气,第三排再勉强,也救不了油价飙升下的购车心理。消费者很现实,他们不要“七座摆设”,不要“高油耗高排放”,不要“错过时代的老旗舰”。市场不是做慈善,流量就如案发当场的线索,手脚慢一拍就永远跟不上。
说到底,整个故事不是长安CS95一个人的悲剧,而是燃油车们集体的落寞。谁还记得曾经那些对标合资旗舰的国产梦想?现在合资品牌也挺惨,碰上更快更静的电车,同样得靠天吃饭。电车一统江湖,燃油车只能凄然侧目,偶尔有幸留下的——全靠政策垫底,或者油腻老男人们的怀旧。剩下那些库存车,就像案子里的证据袋,谁也不愿再翻一翻。
干我们这行久了,总免不了一丝自嘲。你说汽车圈的破案逻辑和刑侦案件有什么不一样?证据到位,案情明了,最后的“真凶”不是天灾,不是人祸,而是社会变迁和技术进步。谁都没错,谁都没法快一步,只能亲眼看着自己的旗舰一点点失血,直到生命迹象消失。你再努力也没用,市场就是句号后面一地鸡毛。
最后,我是不会给出什么咬牙切齿的结论。这世上,总有多少品牌豪情壮志结局都成了二手车行里的库存车。就像刑侦现场,每一道证据都为某一个“必然的消失”提供佐证。那么,请问大家,如果你是厂商,你会怎么选?是继续坚守燃油路线等死,还是咬牙转型电动化?还是找个小众市场苟延残喘?现在的长安CS95,就像案卷里那些无人问津的老货,你会怎么做?汽车圈的进化,消费者的选择,品牌的调整,每一步都是一次“自我审判”。
被边缘化的国产旗舰,难道就真的没有机会了?也许答案在你心里。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