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6交付节奏“太拉胯”,产能爬坡成最大难题,而问界M7交付火力全开,今年有望突破7万,市场表现差距明显加剧

---

理想i6的交付节奏,简直太拉胯了。

理想i6交付节奏“太拉胯”,产能爬坡成最大难题,而问界M7交付火力全开,今年有望突破7万,市场表现差距明显加剧-有驾

刚刚翻了下最近的销售披露,10月理想i6的交付量才5775台,几乎秒杀了去年同期。你别笑,我还盯着同行的车,比如问界M7,10月它交付了1.6万台,差不多两倍。不光如此,问界M7在进度上踩了油门,11月官方还说要涨到2-3万台,估计年底目标破7万很有戏。

我个人猜测,理想的供链出现了大问题,或者说,产能爬坡慢到让人发指。你想:理想的产能目标是从11月起达到2万台/月,并且争取2024年底达到25,000台/月的满产状态。可10月才反映出不到6000台的到货,跟目标完全没法对上。这个差距让我怀疑,可能他们在翻新工厂或备料上卡了壶。

理想i6交付节奏“太拉胯”,产能爬坡成最大难题,而问界M7交付火力全开,今年有望突破7万,市场表现差距明显加剧-有驾

讲真,用户心理很复杂。订单热得发烫,理想还是忙着搪塞数据、赶产能。市场上有人说,订单爆了其实不等于交付快。消费者看重的,是拿到车的那一刻的满足感。可是理想的交付节奏,太不给人安全感。我记得一位修车工说过:这车就像打了鸡血,订单多但发不到客户手里,心里就窝火。

你有没有想过?订单数大小,跟交付速度,不一定成正比。可能,很多预订,是保持热度或投机取巧的结果。好比旅游团,报名爆满才代表热情,但实际到场人数往往少得多。理想i6的订单数据,是热度的表象,但生产卡顿才是真因。

偏偏,问界M7赚了个先机。去年年底那次大促,20天内订单翻了四倍,卖到爆。这不,就在市场上刷存在感。再加上,赛力斯明确放话说,11月交付达2-3万台。一路冲刺,预计年底问界M7总交付能突破7万卡位。

理想i6交付节奏“太拉胯”,产能爬坡成最大难题,而问界M7交付火力全开,今年有望突破7万,市场表现差距明显加剧-有驾

我觉得这两个车的表现,折射出行业的两种极端:一是产能看起来很牛,实际拉胯;二是厂商拼命赶,终于能持续供给。前者让人怀疑它底层工程是不是还在磨合,后者则像是拚命赶鸭子上架。有时候,我就在想:未来谁的交付节奏更稳定、更贴地,才更能赢得市场?

当然啦,这一切还没完。你们觉得,理想或许还能追赶上吗?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差距,更是用户的归属感。毕竟,无论车型多好,没有按时交车,最后都变成了空谈。

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我还在琢磨——这个行业,谁的底气才是真正的硬通货?是不是还得等2024年,看看厂家的供链表现,才更清楚。

理想i6交付节奏“太拉胯”,产能爬坡成最大难题,而问界M7交付火力全开,今年有望突破7万,市场表现差距明显加剧-有驾

对了,你们觉得问界M7,除了交付火力全开,还有什么表现让你印象深刻?我是觉得,那种能按计划冲刺的状态,或许比涨价、广告更让人信服一点。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有个细节忘了说——去年底,我跟一位销售聊天,他说:问界M7,越到后头越难弄,就是要稳。这句话,倒让我对它的持续力多了点信心。

理想i6交付节奏“太拉胯”,产能爬坡成最大难题,而问界M7交付火力全开,今年有望突破7万,市场表现差距明显加剧-有驾

咱们也别太盯着数字,看市场的深层逻辑。几个月后,谁能笑到说不定就是那个交付快、稳定、靠谱的玩家。你们猜,这行业的还藏着哪些变数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