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传祺M8卖了3852辆。这数字放在国产MPV,不算顶峰,但也实在。前阵子M8月销曾经破万,现在只剩三成水平,确实名声有些跌。朋友小李开着他的M8,跟我吐槽:顶配落地快六十万,跑城里堵车时还得盯着倒车雷达,真心累。这价位的MPV里,实操体验差别挺大。
同价位比,比亚迪宋MAX和宝骏730的销量就挺稳定,毕竟便宜,城里家用妥妥的。传祺M8宗师版5月上市,卖点是搭载华为鸿蒙4.0座舱,语音响应快到0.3秒,还带了亲子模式,可以同步前后排娱乐内容。听上去科技感满满,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这套系统是华为和广汽画了好久的饼,从安卓Auto升级到鸿蒙,才有现在的流畅度。消费者确实买账?这里可能有水分。
销售说,宗师版价格亲民了不少,比起早期35.99万起步,最低能压到三十万左右(样本太少,仅供参考)。这就像你在买手机,配件升级了,价格反倒更实在,是拼决心还是拼性价比呢?加了全景泊车,园区导航双地图融合,别看小功能,其实解决了不少北方用户冬天刹车盲区问题。我认识一个东北的修车师傅说:冬季车上的破冰功能,油门刹车反应那么灵,得了这功能,比冬天拿把手电筒靠谱多了。
前面说宗师版高科技配置,实际上体验上没那么完美,比如多音区识别技术在实际使用里还会出现混乱,尤其是车内嘈杂时,声音指令识别精准度下降,反馈要迟几秒。可能也跟硬件算力有关,这得从研发供应链说起。一般车辆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其实像一张网,软件是灵魂,但芯片、传感器等硬件才是骨架。广汽传祺这次算是给它换了骨头,但远没达到特斯拉那种边驶边深度学的级别。做研发就像组乐队,乐器虽多,但调音和现场配合才是关键,硬件全换没用,软件还得过硬。
说到供应链,不得不提芯片紧缺。传祺M8能全面搭载鸿蒙4.0,有点像抢到了皇冠上的明珠,别家MPV多数还卡在旧系统上。销售人员曾跟我说,宗师版在供应链掌控上比原版强太多,材料采购流程一改,导致价格更低,科技感却提升不少。这也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经销商终端的认可,不愧为智优选路线。
我猜测(不确定):广汽传祺背后是不是华为给了大力度技术支持?毕竟亲子模式还有多音区识别,这些技术足够让不少年轻父母家庭动心。可惜这种聪明的卖点,对于多生意的老台商来说,转化成实打实销量,还有距离。传祺M6和E8分别卖了2307和2163辆,合计又是个数字,不到传祺M8单车销量的一半。但这两款对年轻城市家庭吸引力更大,二线城市表现明显优于一线。
对了,和朋友闲聊时他问我:你说这车能撑得起这个价吗?毕竟日常用车油耗和维修不便都挺头疼的。我自己算了算,宗师版百公里成本粗略估算,油耗差不多8升,算7元,百公里油费大约56元。再加上保险和折旧,感觉每个月能花个三千块养车也不稀奇。你说对不少家庭来说,这是不是有点压力?
其实吧,MPV市场的这些变化,跟SUV崛起有点像。消费者期待多功能合而为一的车种,但与此同时又希望价格亲民、后期养护省心,这两方可能永远拉扯。传祺M8宗师的升级,算是给出了一个尝试答案。不同用户群体翻翻群聊,家长们对亲子模式的反馈不少,确实拉近了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但也有人抱怨屏幕多得眼花缭乱,操作逻辑还需优化。
唠唠嗑,你觉得到底是技术升级先行,还是得让车主先实现真正的省心用车?别说我没问你:你家车上装的系统,响不响应快真的有用吗?有时候我倒挺怀念以前的机械表盘,没那么花哨,坏了还能自己动手调。科技进步是好,但是不是得稳住用户的那根心弦先?想想就觉得,这条路,传祺还得跑好几个冬天。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