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泰山,你可真能熬啊,再这么吊着胃口黄花菜都凉透了,这车是真漂亮但价格却令人犹豫,别让套路把消费者的热情变成失望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是冲着那外观去的。那种泰山式的设计,看得我心动,尤其是那个双拼色车身,不得不说挺有视觉冲击力。在工厂里的那次试驾,我又专门留意了底盘调教,没想到悬架还是挺扎实的,就是坐在车里,感觉那种厚重感挺到位。
但细想一下,车是好车,问题在哪?我反复琢磨。比如一线车企,出一个新车,价格基本都在4-6万左右的价差里赌球。岚图泰山的起售价,实打实超过了50万大湾区的能接受范围。而且,刚才翻了下笔记,估算它的百公里电耗在20度电左右,日常开车需要2-3块电,折算每公里成本其实跟油车差不多,甚至略低些。这还不算维护和保险费——车好坏,不光看里面的配置,用料,关键还得看实操体验。
我认识一朋友,他开的是特斯拉Model Y,价格比泰山贵点,但用料感受、车企的心理调度,双方差别不大。可最大的区别,是特斯拉在供应链上玩的频繁跳刀。你说抢零部件就像斗地主,谁牌多谁赢,每次新车型发布都像打了个补丁包。我记得有次聊到他的车,他说:特斯拉真是手到擒来,心思很重。可这心思,我其实还没完全体会到:一车过几年值不值钱?真得问问市场。
这个点,我还在犹豫。因为我意识到,咱们买车其实不只看它能跑多少年,那种心里有数的感觉——它还能给你啥?它能让你觉得我花的钱,是值得的。泰山的价格……哎呀,这个价位其实不太友好。别人说,买车,我就是图个面子,能跑得快,用得顺。你说,买得贵,真的是面子工程还是心疼到肉疼?
这又让我想起一件事。曾有个售车的小伙子跟我说:你得看它的品牌溢价。我说:可是我更关心实际体验。他尴尬一笑,结结巴巴:你要真用心,觉得后续维护也不贵。可我猜测:那么多品牌,谁不想卖个好价,也都差不多,谁都知道,除了技术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使用感。
我还挺好奇那块华为智驾系统。听说,这玩意儿,能让车的辅助算得比不少竞品都智能。可是——开发者团队到底是用的什么算法?我都不知道。只知道,去年我一个朋友体验过一次纯自动泊车,直接把车堵在了人行道上。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旁边那位修车师傅说:别慌,那个系统还在内测阶段。是不是感觉像拿了个未来的希望,实际上还挺原生态的。
说到价格,估算下来,泰山的售价如果一下子坐到这个价位,消费者回购意愿会不会变得更加理性?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不差钱,差的其实是物超所值的惯。因为我还记得之前,有朋友讲过一句话:你看,我的SUV虽然贵,但油耗低、空间大,开了多年还剩点值。这点,倒让我意识到,要真衡量一辆车的市值,还是得看后续的折旧。
但这一点,岚图似乎还没特别在意。它更像是在突击市场,吊着大家的胃口。去年我去那家展厅,销售笑着说:你得看我们的科技感,这才是未来。我记得她的眼神,那种未来的车场景,和当年特斯拉刚出头时的感觉差不多。可是——其实你仔细想想,真正的不就是在这个价格和体验中找到平衡点吗?这也是我一直在纠结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
但话说回来,坦白说,买车不光看技术强不强,价格合理不合理,很多时候,还得看自己是不是买得起、用得舒服。做这行一段时间,发现很多梦幻车虽然技术牛逼,但实际开起来,可能也就头头是道,底盘调教得挺好,但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生活节奏。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想想这车做工,用料,细节上,确实还不错。比如中控台的按键手感,这点我一直比较敏感,太仙气或者太廉价都不行。泰山的用料不差,连接感算舒适——但就是那价格,让人拼不过理性。
你们觉得,买车最重要的是什么?空间?续航?还是未来感多一些?我目前挺喜欢站在实用出发角度来看问题。毕竟,买车,不能光看像不像,还得考虑值不值。
(这段留白)
我真不敢保证自己说得对,但总觉得,凭现在这些信息,岚图泰山还差那么一点火候,才能真正走到大家都想掏钱的地步。或者说,大家愿意用心体验的那一刻,还得再等一等。你们会不会也觉得,这个价位的车,要么就真的愿意为未来买单,要么就是还得等一等,看市场怎么洗牌?
反正,我心里还在打:下一次,揣着疑问再去试驾,看看那P档到底能带我多远,或者,到底还能不能让我多几秒钟考虑一下再掏钱。你们呢,买车时最忌的是什么?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