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店最怕什么样的客户?"一位4S店销售主管低头猛抽了口烟,苦笑着吐出三个字:"懂行的。"
最近一位从业8年的汽车销售李姐爆料:店里最怕的不是砍价狠的客户,而是开口就露"底牌"的精明买家。有位客户进门第一句话就把她镇住了:"同城3家店成交价都是11.8万,你能做到11.6万我立马签单。"
这句话让销售团队当场慌了神——主管不得不放出真实底价。原来买车最狠的杀价方式不是软磨硬泡,而是掌握销售最怕的五个致命弱点。
为什么销售宁可直接报底价也不愿和这类客户周旋?到底什么样的谈价方式能让4S店主动降价1-3万?汽车行业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价格陷阱?
裸车价从来不是重点,销售最怕你说"落地价"三个字。当客户死死咬住"全部办完多少钱"时,销售精心设计的加价套路就彻底失效了。
李姐透露他们有个潜规则:裸车价让步越大,其他项目加价就越狠。比如裸车给你降8000,转头就在保险上多收3000,上牌费再宰2500,最后客户反而多花钱。
真正懂行的人会要求白纸黑字写明"落地价包含所有费用"。有位客户直接甩出话:"我不管单子怎么拆,总价12万带全险和精品,行就签不行就走。"这一招就断了销售在后继环节加价的后路。
查价也有门道,直接问"最低多少钱"的客户最容易被宰。销售一见这类小白,立即开启"阶梯报价"模式:先报虚高价,再假装艰难让步,让客户误以为赚到便宜。
精明买家会提前做三件事:查看同城真实成交价、调查库存周期、核实厂家补贴政策。带着这些数据进店的客户,开口就是"别家13.5万能做,你们呢",销售只能乖乖去找主管申请底价。
时机选择比砍价技巧更重要。月底最后三天走进4S店的客户,往往能拿到难以置信的低价。某品牌SUV去年12月31日的成交价,比月初直降2.3万。
李姐解释这是行业潜规则:每个销售月底都有业绩生死线,差一两台没达标时,宁愿亏本也要成交。季度末和年末更是如此,完不成任务的4S店连厂家返利都会打水漂。
最让销售头疼的是带着竞品报价单来的客户。有位买家直接亮出隔壁店14.2万的报价单说:"你们能做到14万就现在签。"这种同城比价让4S店陷入囚徒困境,最后不仅接受还多送6次保养。
谈判关键时刻最忌被销售带节奏。当对方说"要请示主管""等活动优惠"时,懂行客户会立即反将一军:"十分钟能申请下来就签,不行我去别家看看。"这种"反向逼单"让销售不敢拖延。
不过有三个致命错误绝不能犯:提前透露预算上限、相信限时优惠话术、缴纳不可退定金。有客户说"预算15万",销售立即报出14.98万的"精准报价",其实真实底价可能只要14.3万。
保险和装潢才是4S店真正肥肉。某款车保险实际成本5000元,销售报价敢做到8000元;2000元的装潢包成本可能不到500。咬死"不要装潢折现车价"的客户,往往能多省下大几千。
最讽刺的是,销售反而喜欢接待懂行客户。正如李姐所说:"他们不绕弯子,我们不用演戏,直接亮底价反而成交更快。"这揭示了一个颠覆常识的事实:汽车销售的真正对手不是客户,而是信息不对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