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车企把自己的全球总部大楼给卖了,你说这是破产前兆还是下了一盘大棋?11月6日,日产汽车交出了2025财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全球卖了148万辆车,账面收入5.6万亿日元。这数据乍一看还行,可你要是仔细琢磨,会发现这家日本车企正在干一件让人看不太懂的事——一边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边却在中国市场砸钱砸得飞起。
说实话,日产这两年的日子不太好过。全球车市变天了,电动车来势汹汹,传统燃油车步步退守。日产的老大伊凡·埃斯皮诺萨倒是说得挺硬气:“我们这场变革,不光是要解决眼前的麻烦,更是要重新定义未来。”话是这么说,可钱从哪来?横滨那栋用了几十年的全球总部大楼,说卖就卖了,签了20年回租协议,员工照样在那上班,卖楼的钱全拿去搞转型。你说这是破釜沉舟还是没钱了?
咱们仔细算笔账。日产现在推的这个“Re:Nissan”计划,说白了就是三招:省钱、调整产品线、找人合作。省钱这块儿,人家确实下了狠手。内部员工提了4500个省钱的点子,能省下2000亿日元,这数字比半年前翻了好几倍。固定成本砍了800多亿日元,预计今年能砍掉1500亿日元。这么算下来,日产手里还握着3.6万亿日元的流动资金,其中2.2万亿是现金,还有1.5万亿的待偿贷款,另外还有2.3万亿的信贷额度没用。
钱是不少,可问题来了——为啥把卖总部的钱、省下来的钱,都往中国市场砸?
你可能不知道,日产现在把中国当成了救命稻草。10月份,日产在郑州弄了个研发中心,专门搞商用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这可不是随便建个办公室,人家是把全球商用车的技术研发都放这儿了。郑州日产从以前的“代工厂”,一下子变成了“技术大本营”。你想想,一个外资车企把核心技术研发放在中国,这意味着什么?
更有意思的来了。前几天进博会上,日产一口气带来了好几款新车,而且全是冲着中国市场来的。那款叫N7的纯电轿车,完全是东风日产在中国本地研发的,上市没多久,单月就卖出去一万多台,成了合资品牌里第一个纯电车月销破万的。你说这是运气好还是真摸准了中国消费者的脉?
N6这款插电混动轿车,是日产全球第一款插混车型,也是在中国研发的。还有那个天籁鸿蒙座舱版,全球第一款搭载华为鸿蒙系统的燃油车,跟华为联手搞的。最绝的是锋坦这款皮卡,从设计到生产全在中国完成,而且还要出口到全球去卖。
你猜日产这是图啥?
说穿了,日产看中的是中国这块宝地的三样东西:市场、技术、供应链。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电动车的技术和配套产业链都是世界顶尖的。日产要转型搞新能源,离开中国这个“练兵场”根本玩不转。你看那些在中国研发的车型,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电池技术,哪样不是国内最先进的?日产把这些技术拿回去,再卖到欧美市场,这买卖划算得很。
再说了,中国的供应链有多厉害,懂的都懂。从电池到芯片,从电机到屏幕,你要什么有什么,价格还便宜,质量还好。日产在中国生产新能源车,成本能降一大截,然后再出口到其他国家赚差价。进博会上,日产专门宣布成立了一个进出口公司,就设在广州,专门把中国产的车卖到全世界去。这可是外资车企在中国搞的第一个合资整车进出口公司,够新鲜吧?
不过话说回来,日产这么玩也不是没有风险。你把宝全押在中国市场,万一政策变了怎么办?万一中国本土品牌起来了,把你挤出去怎么办?现在国内的新能源车品牌一个比一个猛,比亚迪、理想、蔚来、小鹏,哪个不是虎视眈眈?日产这些合资品牌,以前靠燃油车吃香,现在电动车时代来了,还能不能保住市场份额,真不好说。
还有个更现实的问题。日产卖总部大楼、砍成本、搞转型,这些动作看起来挺积极,但说到底还是因为日子不好过。全球汽车市场在变,消费者的口味在变,竞争对手也在变。特斯拉横空出世,中国的新能源车崛起,传统车企的日子都不好过。日产选择在中国下重注,是没办法的办法,还是真的看到了机会?
从日产的动作来看,人家是真的想在中国扎根了。从研发中心到生产基地,从本土车型到全球出口,这一整套组合拳打下来,明摆着是想把中国变成自己的“第二总部”。甚至可以说,日产现在的策略是“中国优先”——先在中国研发新技术,在中国生产新车型,然后再从中国卖到全球去。
这种玩法以前可不多见。传统的跨国车企,都是在老家研发技术,然后拿到中国来卖车赚钱。现在倒好,日产反过来了,把中国当成技术研发和生产的大本营,反向输出到全球。你说这是日产变聪明了,还是被逼得没办法了?
我觉得两者都有。一方面,日产确实看到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潜力,也看到了中国在电动车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与其自己关起门来搞研发,不如直接在中国搞,效率高、成本低、还能贴近市场。另一方面,日产现在的处境也比较尴尬,在欧美市场被特斯拉压着打,在中国市场又面临本土品牌的围剿,必须找到一条活路。
所以你看,日产现在干的这些事儿,其实是一场豪赌。赌中国市场能救它,赌在中国研发的技术能让它重新站起来,赌中国制造的产品能在全球市场打出名堂。这场赌局的筹码是卖掉的总部大楼、砍掉的成本、投下去的真金白银。赌赢了,日产就能在电动车时代杀出一条血路;赌输了,可能就要沦为二三线品牌了。
你觉得日产能赌赢吗?还是说,这本身就是一场必输的赌局?或者换个角度想,日产这么依赖中国市场,对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是该欢迎外资车企来投资研发,还是该警惕它们会不会抢走本土品牌的市场?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谁能笑到最后,现在还真说不准。日产卖掉总部大楼押注中国,到底是破釜沉舟的明智之举,还是病急乱投医的无奈选择?时间会给出答案。
你怎么看日产的这波操作?你觉得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时代还有机会吗?或者说,你身边有人开日产的车吗?他们对日产的新能源车型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