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销量腰斩,德系神话崩了?
数字不会说谎。奔驰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54%。近三年最低的单季营收。尤其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销量下滑12.9%。这并非孤例。2024年,奔驰全球销量下跌3%,已是连续第四年停滞。曾经的“利润奶牛”——S级、迈巴赫这类昂贵车型,销量显著下降。一道深刻的裂痕,正出现在三叉星徽标之下。
电动化:迟缓的转身
核心问题在于电动化。奔驰的转型步伐沉重。2024年,其纯电车型全球销量仅18.51万辆,大跌23%。占比不足10%。这与它曾高调宣布的2025年新能源目标相去甚远,计划不得不推迟至2030年。对比鲜明的是,宝马同期纯电销量超过42万辆,保持增长。
产品力是硬伤。奔驰EQ系列被指创新不足,甚至因电池自燃风险召回超1.3万辆EQC。有车主反映,车机系统卡顿,充电速度慢。当国产新势力普遍搭载800V平台、城市NOA时,奔驰的DRIVE PILOT系统在中国却未落地城市道路辅助功能。智能化短板暴露无遗。一位业内人士点破:“72%的豪华车潜在买家将‘智能驾驶功能’列为首要考量因素”。奔驰在这方面,明显失分了。
中国市场:最激烈的战场
在中国,奔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年7月,其单月交付量跌至26,653辆,同比下滑超30%。主力燃油车型E级、GLC、C级销量骤降近三分之一。与此同时,问界M9在50万元以上车型中连续多月获得销量冠军。理想、蔚来等品牌也在持续侵蚀传统豪华车的市场份额。
奔驰的应对策略显得摇摆。它曾参与“价格战”,又宣布退出,但销量未见起色,反而伤了品牌价值和利润。为了维持销量,奔驰对经销商进行补贴,这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更严峻的是,销售渠道本身也在崩塌。2025年上半年,全国已有超80家奔驰4S店终止授权。一些经销商卖一辆燃油车平均亏损8000元。渠道收缩,终端覆盖率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消费者变了,奔驰没跟上
新一代消费者的购车逻辑已彻底改变。他们不再盲目崇拜品牌历史。技术参数、智能体验、性价比成为更重要的考量。一位销售顾问观察到:“现在的客户更看重实际体验,品牌溢价效应正在减弱”。超60%的新势力用户更看重直营服务的透明度,购车决策“去品牌化”趋势明显。
奔驰引以为傲的“百年工艺”和“安全铁律”,在问界M9等车型的“暴力测试”对比视频和懂车帝碰撞测试中“大G”评分垫底的事实面前,说服力大打折扣。频繁的召回(2024年奔驰在国内召回超137万辆汽车)更是持续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
自救与未来
奔驰并非毫无作为。它宣布将在中国投资超140亿元,投产中国专属纯电车型。并计划“2027年推出17款电动车型+7款中国专属车型”。其CEO康林松也承认,恢复中国消费者信心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德系车企普遍意识到必须研究中国的产品、技术和供应商,奔驰也在中国引入Momenta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软件。
但时间窗口正在收窄。中国品牌的迭代速度惊人,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个位数已提升至2025年5月的21%。市场留给奔驰全面突破的时间,可能真的不多了。
尾声:神话的重构
奔驰的困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标志着由传统豪华品牌定义市场规则的时期正在终结。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下,豪华车的定义权正在发生转移。技术体验、用户价值、迭代速度,构成了新的竞争维度。奔驰的“腰斩”,不是终局,而是一记警钟。它必须真正以“中国速度”和“中国标准”来重塑自己,否则,三叉星徽的光芒,恐将愈发黯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