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经很深,还是有些人习惯把车开在南宁的马路上。路边的霓虹灯像是太长时间没重启的老路由器,偶尔闪两下,算作回应。但哪里会想到,有一天,这些号称“智能出行”的哪吒汽车,会在南宁这个城市集体“离线”。几句话、几条短信,来自运营商和厂家的弹窗提示,一点点切断了驾驶者对黑科技的幻想——导航失联,远程关窗、开空调统统罢工,只剩下传统的四个轮子和方向盘,还原了人车最原始的联系。
车主们的朋友圈第一时间炸锅。“天塌了,哪吒真断网了。”有人玩笑调侃,有人谨慎发问:“以后加油站怎么导航去?”也有嗓门大的直接甩出一句:“南宁人格局要大,南宁人开南宁车,撑一下!”——似乎一夜之间,“断网”事件成了南宁的本地梗。只是没有哪个车主想到,“智能汽车”这把梭,最容易断线的,竟然不是通信技术、不是语音识别,也不是那些在PPT里注水的极速零百,而是钱没给到位,网络就真给掐了。
案情其实并不复杂,却也值得拆一拆。哪吒V的大量车主,这些天都发现了同一个问题:核心车联网功能停摆,日常仰赖的导航、音乐、远程控车,一个接一个跑去打烊。事件的两位主角:哪吒汽车和联想懂的通信,各自甩出一纸声明,玩了把甩锅游戏。前者指责通信方单方面断网,后者干脆掏出“欠费”二字,直白利落地讲明:你们没及时付款,我们要维护运营成本,合同说断就断,合法合规,没毛病。
这就像一场尴尬的家庭聚餐,饭还没端上来,东家西家就已经开始数落对方谁没买单、谁忘了请。车主成了在中间干巴巴看热闹的儿子,饭没吃到,情绪还得哄。
但这事冷静看,逻辑意外清楚:一端是厂家资金链紧绷,一端是通信公司考虑自身损益,合约摆在那儿,流程一条条按规定走。面对缺钱,联想懂的这家老牌通信商选择“依法停机”,没什么技术含量,倒很现实主义。真正被动的是车主——他们掏钱买了“智能”产品,却在关键时刻智能变“智障”,体验回档十年。质保期内断网,丧失部分功能,究竟谁来兜底?合同里又是否有这一层兜兜转转的解释?这,一时半会儿还没人给出明白答案。
往细了说,其实各方都有点心知肚明又难言明的尴尬。哪吒作为南宁本地品牌,理应代表着这座桂中都市的工业梦想。南宁的产业升级,多少都绑在这些本土车企身上。每一台哪吒甩在城市道路上,都是叫板外地品牌的一声小吼。“南宁人支持南宁车”,说到底,是瓜分市场蛋糕时的一块人心筹码。但到了现实场景里,情怀和信任碰上数字和成本,有时候“城市荣耀”也架不住一串未到账的转账记录。
网友议论纷纷。乐观的说,断网而已,钥匙还在车里,方向盘不会失灵,“开车先看路,再说在线导航。”悲观一点的觉得,这算是“智能网联产品”终归不能太信赖的明证。技术美好,现实却如同冒了尖儿的轮胎,总有一刻像被杂草扎漏。厂家和服务商或许仍在为彼此的责任归属较劲,车主只能掏出电话,咨询4S店,“怎么办?”而得到的回答大概率也是一串安慰加模糊的“我们在积极协调中”。
恶趣味地说,从警察自掏腰包贴补取证软硬件,到法医实验室自备消毒液,早见惯了机构资金流短板带来的“服务降级”。当“智能”变得不智能,倒也算是行业里久违的正义均贫——让人人都体验一下裸奔互联网年代的味道。只是,买新能源纯电车图的是什么?不就是省心省事,科技多那么几个按键的“便捷”?现在一刀“断网”,先进设施功能直接废武功,多少还是膈应人的。
事件本身并无更多狗血,跳出情怀和利益博弈,归根到底是一场互联网服务合同的常规纠纷。本地产业、城市支持这些说法,当然有其正向意义。没人会反对本地品牌做大做强。但消费者与厂家的情感捆绑本就极其脆弱,一次“断网”可不是小风小浪,尤其在“车联网”逐步成刚需的时候,靠谱的售后和底层服务才应该是立身之本。
当然,说到底,现实不能全怪厂家。新能源行业大潮下,资金流动、供应链卡顿,这几年替多少商家写了不止一封“停机通知”。但在数字服务已经与汽车本体深度绑定的年代,要是一个按键就能“断你根本”,谁都得承认,智能化的便利,和智能化的不安全感,是同一份订单里的两张发票。
或许,这也是消费社会给南宁人、车主、品牌和技术开发商上的一课:“谁掌握了你的服务端口,谁就可以随时远程收回承诺。” 真要格局大,也得在能承受的范围内选择本地情怀;真要“智能”,更该预备手动生活的能力。情怀不能脱离物理,服务不能丢了底线。
所以,断网之后,南宁街头的哪吒车依旧该开还是开。只是下次启动导航前,你会不会想一想——当科技和服务绑定在一起,我们该把信任交给哪个物理实体?还是终归,得随身带好地图册和一把物理钥匙,以备不时之需?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