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长安东风搁置合并,长安升格副部级央企

长安不和东风合并了?真相远比“告吹”更值得玩味。

就在几个小时前,长安与东风几乎同步发声,给沸沸扬扬数月的“央企合并”传闻按下暂停键。表面看,是“计划搁置”,但细读公告,尤其是长安那份信息量爆炸的声明——它不再是那个“级别不够”的长安了,而是即将升级为副部级央企的独立汽车集团。这哪是合并失败?分明是棋局大变,从“强强联合”变成了“平起平坐”。

我开着刚试驾完的深蓝S07驶过嘉陵江大桥时,脑子里还在想:如果几个月前这事儿成了,今天的国产车市场格局会是怎样?但现实是,长安先把自己“升格”了。这背后,不只是行政级别的跃迁,更是自主品牌在技术、销量、资本三重维度上的全面崛起。

一、“分立”背后的深意:长安为何必须升级?

先说重点。根据长安发布的公告:“经批准,对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汽车业务分立为一家独立央企。”这意味着什么?

简单讲,过去长安汽车隶属于兵器装备集团(俗称“兵装集团”),属于“军工系”下的二级单位,行政级别为正厅级。而东风则直接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是标准的副部级央企。两者“联姻”,就像一个县处级干部要跟副省级领导平起平坐当搭档——哪怕你业绩再好,话语权也天然受限。

可现实打脸得很:2023年,长安自主品牌销量达223万辆,东风自主品牌仅137万辆;长安A股市值一度突破1400亿元,东风集团港股市值长期徘徊在160亿左右。你说谁更“值钱”?谁更有底气?

所以这次“分立”,本质是一次战略性的“扶正”。让长安汽车独立出来,成为与东风同级的中央企业,扫清了合并中最关键的“级别不对等”障碍。业内已有消息指出,合并并未终止,只是节奏调整。如今长安“配得上”东风了,未来合二为一的可能性反而更高。

这不仅是长安的胜利,更是自主品牌从“依附型国企”向“独立市场主体”转型的标志性事件。

二、从产品力看长安的底气:不是靠“蹭体制”,而是真有料

突发!长安东风搁置合并,长安升格副部级央企-有驾

别误会,长安能走到今天,靠的绝不是政策红利。我去重庆试驾过它的几款主力车型,比如深蓝S07、阿维塔12和启源A07,说实话——这些车放在30万以内市场,产品力是真的能打。

拿深蓝S07来说,这台增程SUV最近卖爆了。官方说零百加速5.8秒,我在成渝高速实测,一脚电门下去,推背感来得又猛又顺,完全不像一台家用SUV。关键是后段动力不衰减,跑山路超车特别有信心。

它的增程系统我也特意研究过:1.5L四缸增程器热效率高达44.3%,馈电油耗4.9L/100km(CLTC工况)。我在山城开了一圈,空调全开、频繁爬坡,实际油耗也就6.1L左右,已经接近纯电体验了。这种“无里程焦虑+低使用成本”的组合拳,正是当下家庭用户的刚需。

再说设计。很多人夸阿维塔12像概念车,但我更欣赏它的实用性。无后舷窗设计看似激进,其实是为了降低风阻(Cd=0.21)和提升车尾结构刚度。我特意问了工程师:“这么窄的后视镜视野会不会盲区大?”对方答:“L2级辅助驾驶+电子外后视镜补偿,实际安全性反而更高。” 果然,开了几天后,我已经习惯用屏幕观察后方,清晰度吊打传统镜片。

三、用户真实反馈:他们为什么选长安?

我在长安交付中心蹲了两天,跟几位车主聊了聊。

一位姓李的老师买了深蓝S07增程版:“我之前看理想L7,但觉得太贵,而且品牌溢价高。深蓝配置差不多,便宜七八万,还送充电桩,划算。”

另一位开网约车的老哥换了长安Lumin:“别笑,这小车市区代步真香。夏天开空调续航掉得少,充电一次几十块能跑三四天,比燃油出租车省一半。”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几乎所有车主都提到“售后响应快”。一位启源A07车主说,他车机黑屏,客服半小时就联系上门检测,第二天换新模块。“以前总觉得国企服务慢,现在真不一样了。”

四、横向对比:长安 vs 东风 vs 比亚迪,谁能笑到最后?

既然提到合并与竞争,咱们不妨拉几台车比比。

突发!长安东风搁置合并,长安升格副部级央企-有驾

维度 长安(以深蓝S07为例) 东风(以岚图FREE为例) 比亚迪(唐DM-p)

动力形式 增程/纯电 增程/纯电 插混/纯电

零百加速 5.8s(增程版) 4.8s(性能版) 4.3s

续航(CLTC) 200km纯电 + 1120km综合 205km纯电 + 1201km综合 215km纯电 + 1020km综合

智能座舱 高通8155芯片 + 华为合作 高通8155 + 自研智驾 DiLink 5.0

辅助驾驶 L2级(部分高配支持NID) L2+(NOA高速领航) L2级(DiPilot)

售价区间 14.99-21.79万元 26.69-32.69万元 26.98-33.98万元

数据来源:各品牌官网及工信部申报信息

看得出,长安走的是“高性价比+技术下放”路线,把8155芯片、AR-HUD、电动尾翼这些原本30万+才有的配置,打进了15万级市场;而东风岚图定位更高端,主打舒适与豪华,但价格门槛也高;比亚迪则是全产业链王者,三电自研,销量霸榜。

但问题来了:东风自主品牌声量弱,渠道不如长安下沉;比亚迪太“卷”,利润薄;长安则卡在中间,既要拼技术,又要抢份额。

突发!长安东风搁置合并,长安升格副部级央企-有驾

所以,合并的本质,是资源整合:长安的销量网络+东风的高端平台+共摊研发成本。一旦实现,将形成真正能叫板比亚迪的“国家队航母”。

五、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合并对我买车有啥影响?

这才是各位车友最该关注的。

好处可能有三点:

研发更快:共享平台、三电、智驾技术,新车迭代提速;

售后更广:网点整合,维修保养更方便;

价格更稳:减少内部竞争,避免“自杀式降价”。

但也可能有坏处:

选择变少:品牌整合后,部分冷门车型或被砍;

创新放缓:大企业病抬头,决策变慢;

服务同质化:失去个性,变成“标准流程”。

突发!长安东风搁置合并,长安升格副部级央企-有驾

我自己的判断是:短期看,消费者可能失去一些“惊喜”;长期看,资源整合有利于技术突破,比如固态电池、高阶智驾的落地会更快。

就像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一开始也有人说“丢了灵魂”,结果呢?领克、极氪都起来了。

六、写在最后:长安升格,是终点还是起点?

回到最初的问题:长安东风不合并了?

我的答案是:不是不合并,而是等得起。

当长安还是“正厅级”时,它需要东风的体制背书;如今它已是“副部级”央企,手握223万辆年销、千亿市值、全栈自研能力,它有了更多选择权。

这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次深刻重构:国企不再靠“拉郎配”壮士断腕,而是通过市场化手段自我进化。

下次你看到一辆长安车,别再只把它当成“老国企”。它可能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脱胎换骨”的自主巨头。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长安和东风,最终会走到一起吗?如果是,你希望新公司叫什么名字?长安东风?东风长安?还是干脆取个新名字,开启新篇章?

突发!长安东风搁置合并,长安升格副部级央企-有驾

评论区聊聊吧,我是爱开车也爱琢磨车的老张,咱们下期试驾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