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现在说燃油车,真不是“谁开谁厉害”那种感觉了,倒像一锅粥里还冒着两股味儿,是留着喝,还是赶紧另找花样?
一月份到七月份的账本,一摊开,燃油车还是有人买,可这票数,和新能源一对比,就差点没让人心头一凉。手里捏着那些爆款车型的销量,14个狠角色一年能卖10万多辆,32款一个月都能过万,听起来光鲜亮丽,实则心里堵着气:这种好日子,还能有多久?难道车企老板们晚上真能睡得踏踏实实?谁又敢打包票,明年不会风向一转,全都变样?
要说以前这市场,大众朗逸就是“大哥”,谁都得让一让,现在这江湖变脸,可真快。吉利星越L横空出世,一下子把朗逸按在地上,就这么成了新霸主。轩逸、朗逸这些曾经让人眼熟的“老朋友”,地位开始不稳,手里的江山随时要被篡了。就像麻将桌上,老牌玩家本来一副必胜相,突然进来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主儿,搅得大家都直打哆嗦。
细看德系车,面子还算保得住,速腾、帕萨特还在榜单上领头,途观L混进了前十。但途岳呢?刚冒头就被拍回去了,连前二十都没勉强混一个。如果这是一场篮球赛,也许场上换人速度还没这么快。日系车的处境也挺尴尬。凯美瑞、RAV4荣放卖得不如大众,半路杀出的本田CR-V,成绩掉到十五名以下,那糟心劲儿可想而知。雅阁和汉兰达更是仿佛一夜间就被人遗忘,销量连个水花都打不出来。日系品牌现在怕是倍感压力,新能源的浪头一波比一波高,谁能顶得住?
说到国产,就得给点掌声。长安CS75PLUS强势冲进前十,瑞虎8、星瑞、博越L这些名字,放在以前都是“陪跑”的,现在硬是把自己的位置稳了下来。自主品牌这几年真是翻身做主人,板块里一个个都憋着大招,让脸上也能多几分光彩。帝豪、艾瑞泽8销路也很可喜,坦克300、瑞虎7、传祺M8稍微弱了点,但也不是说没盼头。国产车厂内部也开始分化,谁能成长为新龙头,还真说不准。
再看看那些老将,伊兰特、天籁、思域,以前走到哪都是焦点,现在每个月连5000辆都卖不出去,厂家们着急上火,真是一点都夸张。中流车型嘛,其实也尴尬,威兰达、皓影算是把持住了场面,可卡罗拉、哈弗H6、赛那也只卖了五万多辆,坐稳第二梯队,多少有点寂寞。这市场,咋就变得这么惨烈?就像以前说的,一天一个样,谁都不敢打包票明天会发生啥。
以前大家买车,基本不会犹豫,想都不想直接奔燃油去。但现在,新能源猛冲,燃油车风头被盖得死死的。这个事儿,谁都得动点脑筋。燃油车厂现在日子不是一天一天地难过,而是全行业都在琢磨出路,是加快转型,还是死死守着那一亩三分地,玩细分找市场?有些厂商搞新能源,换思路,甩开膀子干,结果还真混得不错。买车这事儿,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蛮头疼。选燃油吧,担心几年后没人维护,到时候又一堆政策不让进城,油价还不上不下,钱包伤不起;选新能源吧,看着电池技术,充电桩、后期保养,心里又不踏实。难不成以后大家都得骑小电驴出门?
谁说买辆车就是单纯的花钱?现在买车就像买保险,既怕今天吃亏,又怕明年升级,心里真有个尺子,但时刻都在摇摆。“要不再等等?”、“会不会新能源过几年就降价?”、“会不会以后燃油车还限号?”这样的念头,在聊天群里传得比大江东去还快。老李家为了买车,一家人辩论到凌晨三点,结果还是买了辆新能源,第二天开始学充电站排队。小王家坚持传统,坚决不切电动,嘴上说“我还是喜欢发动机声”,其实内心也怕哪天一纸政策,自己的车得关停。你说这尴尬尴不尬尬?
这事儿也分地域,城市里新能源车好像遍地开花,乡下、三四线城市燃油车还撑着场面。有钱有地的,还能考虑混动或者增程,夹的沙子越多,想法也就越复杂。
再看各家厂商的应对策略,有的选择直接转型,比如某某集团,去年就宣布只投新能源,连老员工都得学新技术。有的想两头赚,燃油和电动一起来,看着各自的分厂一天一个样,心里也不好受。有的则死守燃油阵地,哪怕咬着牙也要坚持到底,说什么“路是自己选的,走好不后悔”,听起来挺励志,实际压力山大。说句心里话,燃油车企现在真有点像老电影里的硬汉,拼劲很足,但前途不见好转。
消费者这边,其实更复杂,不仅仅关心性价比和后续维护,还担心新旧政策切换,服务体系跟不跟得上。谁能保障三年后新能源电池不掉链子?谁能让燃油车在城里不限行不限号?谁又能拍胸脯说,油价不会再涨一轮?谁真能把这个故事讲明白?随着新能源发展各家都夸自己靠谱,但真正用起来,还得看实际表现。是不是谁图新鲜谁先上,还是谁爱靠谱选燃油,这之间的选择就像菜市场挑菜,关键看自己的胃口。
你家买车,现在会怎么想?是选择摸着石头过河,还是干脆双脚跳进水里?聊到这里,大家心里是不是也有各种问号?现在买车已经不只是品牌面的较量,还有一堆没法预测的未来。燃油车会不会有最后的挽歌?谁能保证“不可替代”的地位?新能源发展会不会遇到自己的拦路虎?行业变革之下,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抛出来这个问题,谁都说不准。买车这事,不光是开走那么简单,更像是在为自己的生活押注。每个决定,背后都有一箩筐没想明白的问题,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首自己的“挽歌”。未来的车应该什么样,这答案没人敢交卷。用当地的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会不会有一天,这场冰与火消散,留下的是全新的路口,让我们来点儿讨论,把自己的看法甩出来,到底你会选哪一种,选好了以后,心里踏实不踏实?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